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延津:麥業“雁陣”飛得更高

2013年07月22日03:35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延津:麥業“雁陣”飛得更高

  ●集聚區簡介

  2008年12月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產業集聚區,目前建成區面積達8.61平方公裡,入駐各類企業53家,其中食品企業21家,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食品加工基地,年處理優質麥70萬噸。

  本報訊 (記者李虎成 通訊員趙同增 李建彬)“延津小麥做成的挂面十分好吃,每公斤最高賣到24元依然暢銷上海各大超市。”7月21日,在延津克明面業公司,行政經理唐亮對記者說:“選擇延津產業集聚區,看中的就是這裡小麥的品質和規模。”

  全國第一家注冊小麥原糧商標,全國第一家制定小麥生產地方標准……延津小麥在業界聲名赫赫,被譽為“中國第一麥”。該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全國唯一“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縣”稱號。

  延津縣委書記李剛說,延津縣產業集聚區在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上以“麥業”為突出特色,圍繞小麥深加工做文章、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做文章,已形成以小麥為“頭雁”,以“面粉—面條—面點—速凍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產業鏈為兩側編隊的“雁陣”發展布局,逐步探索出一條傳統農區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雁陣”的基礎是“頭雁”——小麥。延津產業集聚區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力推行訂單生產﹔在生產環節實行供種、機播、管理、機收、收購“五統一”模式,建成1個國家級小麥新品種示范基地和7個高產創建鄉鎮、3個萬畝高產示范方、13個高產攻關田……確保了延津小麥的品質和規模。

  “雁陣”的一側“編隊”是糧食加工產業鏈。該縣小麥面粉業年加工小麥70萬噸、小麥專用粉產品40多種,年產高檔挂面40萬噸、速凍食品25萬噸。該縣產業集聚區還依托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新鄉小麥產業集團,重點實施有機小麥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區、休閑食品深加工等重大項目,提升小麥產品附加值。

  “雁陣”的另一側“編隊”是白酒釀造產業鏈。集聚區規劃建設了總佔地3000畝白酒特色產業園,茅台集團、酒鬼酒、一飲相思、瀏陽河酒等國內名酒紛紛前來洽談建設原料基地或生產車間,河南大豐酒業等企業已入駐園區並投產,縣內多家白酒企業正在向園區有序轉移。

  “雁陣飛行中,后一隻大雁能借助前一隻大雁羽翼所產生的空氣動力,使飛行省力且更高更遠。”延津縣縣長祁文華說,“得益於產業集群的‘雁陣’效應,延津經濟有了長足發展。”

  目前,延津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有45萬畝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25萬畝優質酵母種子繁育基地,還與貴州茅台集團共建了2萬畝有機小麥基地。產業集聚區已吸引145家白酒、糧食加工、食品企業落戶,2012年糧食加工、白酒釀造等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

  前不久,在延津召開的我國首個小麥產業博覽會上,國內24個小麥深加工項目布局延津產業集聚區,投資49.1億元。未來,延津麥業“雁陣”將飛得更高。③10

  ●專家點評

  產業集聚重在特色

  延津的小麥不簡單,不僅產出克明挂面、笑臉速凍食品、精益珍休閑食品,還釀出了茅台、酒鬼、一飲相思、瀏陽河等名酒,為延津的產業集聚區涂抹上鮮亮的特色。

  產業集聚區建設重在特色,特色越鮮明,優勢越突出,其核心競爭力就越強。延津縣依據小麥資源優勢,支持小麥加工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同時,在產業布局上,注重上下游環節銜接,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從而形成小麥“雁陣”效應,促進了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為傳統農區工業化提供了樣本借鑒。

  ——程順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