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變革生死戰
“要員工向外商和個體老板學習,樹立‘市場第一線’的觀念”。蘇壽南把副廠長和部門負責人組織起來跑馬路、逛市場。“開始好多人說我不務正業,跑了幾次后,觀念變了”,他說,圍繞生產轉,越轉越死﹔圍繞市場轉,越轉越活,品牌要靠廣告擴大影響,但更要靠產品創新鞏固市場。
柔暖棉毛衫褲,是載入 “三槍”歷史的一次創新嘗試。提及此,老蘇心潮澎湃。
1991年台灣同行來訪,蘇壽南得知其公司正生產一種新式棉毛外套,遂討兩件穿穿看。當“寶貝”從台灣寄過來,蘇壽南鄭重其事告訴家人“這兩件衣服誰也不能動,我是要救廠的。”
第二天,他就組織設計人員研究解剖,將其材質特性改制成棉毛內衣,並在進口大圓機上試制成功。為降低成本,蘇壽南帶領技工日夜奮戰,成功將進口大圓機功能嫁接到國產機,各項指標完全合格。1992年產品投入市場后,掀起一陣“三槍”風潮,當年柔暖系列盈利8000萬元!
有人說,蘇壽南是個冒險家。當時,為鼓勵工人改造舊機,每改造一台獎勵200元。如此大的激勵當年在國有企業屬首創。“我犯錯誤我負責,錢沒進我口袋我也不害怕”。
鑄造品牌帝國夢
“三槍”越做越大,而其他兄弟企業卻在生死邊緣掙扎。此時,蘇壽南再現冒險家本色。
當時,他提出“1+(-1)>2”的公式。“針織九廠是1,虧損企業是-1,通過兼並,使虧損企業閑置、僵化的國有資產流向優勢的針織九廠,既盤活存量,又擴大國有資產增量”。1991年至1996年,針織九廠連續兼並7家虧損企業,承擔債務3.58億元,安置員工5000多人。6年中,針織九廠經濟效益增長100倍!其間,最驚心動魄的當屬對百達針織廠的兼並戰。當時百達廠累計虧損7000多萬元,危在旦夕。然而,兼並后針織九廠資產負債率將達101%,“救火”不成,很可能反把自己搭進去。“河豚有毒,但味道鮮美,百達廠就是‘河豚魚’,關鍵看怎麼吃?”一盤死棋硬是讓蘇壽南盤活。此一戰,讓他留下“兼並大王”的美譽。
針織九廠在1994年改制為上海三槍集團有限公司,“三槍”的“內衣帝國”之路越走越穩。
然而,此時的三槍集團既是創稅大戶,也是排污大戶。“留在市區是等死”,他提出在浦東康橋投資3億元建設 “三槍工業城”。“當時一些朋友勸我,已經60多歲了,項目搞好了留給別人,搞不好成千古恨”,蘇壽南笑言:“三槍是我畢生奮斗的事業,不能把問題留給繼任者。”當時,年過60的蘇壽南拉資金、跑政策,僅僅兩年,三槍工業城投產。
他說,“時代造就了一個蘇壽南,我必當殫精竭慮,用全部心血為時代奉獻!”
如今,蘇壽南的繼任者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繼續馳騁在“三槍”品牌的跑道上。(記者 劉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