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9日06: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又是一個畢業季,綠樹成蔭的東北石油大學校園裡,一批應屆畢業生即將帶著母校的重托奔赴邊疆、走向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近年來,東石油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引領,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面向艱苦地區就業、以祖國和行業需要為坐標,90%以上的畢業生選擇到西部、基層和艱苦行業就業。學校從2006年起,每年均有200余名畢業生到甘肅、青海、寧夏、陝西、西藏、新疆等西部省區就業,2013年達到240名。
學石油愛石油
鑄就太陽之魂
石油像太陽一樣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從事石油事業的人們,把光和熱奉獻給社會,把艱難困苦留給自己,因此被稱為太陽之魂。
文文靜靜的張雪梅是一名勘探工人,從外公那一輩算起,張雪梅已是大慶油田的第三代。從小受家庭熏陶,高考填報志願,她毫不猶豫地把東北石油大學列為第一志願,成為資源勘察工程專業的一名大學生。畢業時,張雪梅選擇了去大慶油田。
“去油田工作職位不高,薪水不多,但我會像父輩那樣快樂地生活和工作。”張雪梅說,她無數次聽家人講述過鐵人王進喜的故事,高中讀的是鐵人中學,進入大學參加的許多活動都與鐵人精神有關,甚至排練的舞蹈表現的也是當年人拉肩扛的生產場面。大慶,是生她養她的地方,而鐵人精神則給了她無窮的動力和信念。
東北石油大學黨委書記楊曉龍介紹說,多年來,學校利用地處大慶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確立了鐵人一口井、鐵人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油田科技博物館等18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基地,聘請多名油田一線的領導、工程技術專家擔任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兼職教授,每年都組織學生到教育基地進行社會實踐,聆聽鐵人生前錄音、觀看鐵人生前事跡展、請老會戰作鐵人事跡報告、觀看新時期鐵人科技成果展,學生和工人師傅同吃同住同勞動,親身感受和體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由空洞的說教轉變為學生面對基層、親身實踐、拓寬視野、鍛煉本領、承擔責任的具體行動。
用知識改造西部油田
從東南沿海至西北內地,從廣袤平原到茫茫戈壁,石油企業的總部雖然多數在地級城市,但油井大多在偏遠的地方,這裡的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石油工程專業02級4班的楚天祥網名叫“冰山上的來客”,他來自新疆伊犁新源縣的一個小鎮,畢業后他又回到新疆,去土哈油田工作。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吃苦算不上什麼。”楚天祥笑著說。
“學校近年來針對價值觀多元化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困惑,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兩課’教學。”楊曉龍告訴記者,學校把鐵人生前感人的事跡圖片以及大慶油田建設的成果制作成教學課件,運用座談討論、專題講座、分組辯論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設立“青年論壇”,組建理論研究導師團、成長實踐導師團和大慶精神研究會,組織專家、企業家為大學生作報告,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學生獻身石油、投身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組織學生深入油田一線、深入社區、深入鄉村調查研究,召開大學生科研課題論証會,由知名專家、教授進行現場點評,通過導向教育,使畢業生們響亮地提出了:“我們要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決不做無所作為的庸才”的口號。
在開發建設中綻放青春
西去的浩蕩大軍和飛揚的滾滾征塵,展現出東北石油大學畢業生們從基層起步、創業的成長軌跡。這些年,東北石油大學始終堅持開展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教育活動,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物化為學生獻身石油事業的自覺行動。
顏小寧的舉動並不簡單。2000年,她從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地質專業畢業來到勝利油田渤海鑽井公司固井研究所工作,第二年底,公司組織人員赴新疆開拓市場,顏小寧積極申請,成為唯一一名參與西部市場開拓的女工。2002年3月,齊魯大地已經透露出絲絲暖意,顏小寧和同伴們來到新疆時,還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景象,氣溫一下子比山東低了20多攝氏度。困難還在后頭,井隊上隻有她一名女工,經常半個多月洗不上澡,第一次下井時套了好幾層防寒服還是被北風吹得透心涼。
比起自然環境更難對付的是技術難題,北疆地層構造十分復雜,經常在一口井裡既有高壓層,又有低壓易漏層,因而幾乎每口井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顏小寧利用晚上時間學習鑽研,為攻克准噶爾盆地固井技術難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隊友稱贊這名山東姑娘是“綻放在沙漠戈壁的沙冬青”,她也因此獲得了勝利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近年來,東石油校園文化蓬勃開展,如絲絲春雨滋潤學生們的心田,成為培育他們獻身石油事業的一個思想陣地。學校利用文化藝術節、科技文化節搭建學生素質提高的平台,通過組織開展讀書、講書、論書、著書“四書”活動,號召學生每學期至少閱讀一本大慶精神教育書籍,講述一本影響你成長的大慶精神相關書籍,利用青年論壇、座談會進行研討,對學習成果進行重點研究,形成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同時,學校大力發展學生社團,以其為載體,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到目前,學校已建立大學生藝術團、記者團、國旗班、禮儀隊、文化愛好者協會等校級社團24個,院系級社團51個,參加社團的學生達4000余人,每年開展富有石油特色、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團活動達180余項。
(來源:黑龍江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