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鄉村郎中”父子演繹的傳奇

2013年06月23日02:48    來源:光明日報

張玉柱(右三)為患者進行手法整復。資料照片

  6月21日上午,杭州“最美現象”思想道德建設先進經驗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當身著綠色短袖襯衣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登上講台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最美媽媽”的述說把人們帶回兩年前那個難忘的下午:正從杭州某小區經過的吳菊萍,突遇一2歲女童從10層高樓墜落,她奮勇上前驚世一托,女童得救,而她的左臂橈尺骨卻被砸成多段粉碎性骨折。“最美媽媽”的傷情引起省內外骨科專家的高度關注,他們都認為:如此嚴重的傷情除手術別無他途……

  然而,報告會現場,細心的聽眾注意到,吳菊萍裸露的手臂上並未留下任何疤痕。

  沒錯,吳菊萍最終沒有開刀,是一個縣級醫院——浙江省富陽市中醫骨傷醫院不用手術治好了她的骨傷。

  披著初夏的驕陽,記者走進富陽市中醫骨傷醫院,意外地發現“最美媽媽”背后隱藏著的一個“最美醫生”的傳奇——張氏骨傷療法的傳奇經歷。

  “吳菊萍的康復是中醫的巨大成功”

  張玉柱是在北京參加全國中醫臨床重點項目專家評審會議時獲悉吳菊萍傷情的。吳菊萍手臂嚴重骨折后被送進杭州一家醫院。醫院斷言:必須立即手術!

  吳菊萍及家人不同意手術,她被送到富陽中醫骨傷醫院。頓時,富陽中醫骨傷醫院被置於聚光燈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院長,張玉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吳菊萍的X光片發到北京,張玉柱和一起與會的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原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肖魯偉教授分析傷情。吳菊萍左臂橈尺骨粉碎性骨折,左臂已斷成五截且嚴重移位。肖魯偉認為,如通過手術植入鋼板固定,比較保險﹔但若採用張氏骨傷療法,沒有把握。

  肖魯偉與張氏父子已有二三十年的交往,對出身民間的父子倆充滿敬意。曾有一位骨科方面權威的專家嚴肅地指出:“不手術是對患者嚴重的不負責任。”肖魯偉知道這句話的分量,因此也替老友擔心。

  同樣為張玉柱擔憂的還有富陽市衛生局黨委書記汪軼平。

  7月4日,張玉柱提前結束在北京的工作趕回富陽,當晚就到病房探望吳菊萍。

  吳菊萍不希望因為手術而給手臂留下永難彌合的傷疤。張玉柱召集醫院專家會診,最后決定不開刀,用張氏骨傷療法治療。

  5日,吳菊萍手臂的腫脹高峰期已過,正有利於整復。金登峰和張玉明兩位副院長牽引住吳菊萍的手臂,張玉柱開始用手法整復:拔伸牽引、擠捏分骨、回旋折頂,經過一系列嫻熟的動作,吳菊萍的手臂很快成功復位。接著是外敷金黃散膏藥,用杉樹皮夾板固定,整個過程5分鐘就完成了。

  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9月27日,吳菊萍出院。6個月后,吳菊萍手臂功能恢復達到95%。

  “吳菊萍的康復是中醫的巨大成功!”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平興奮地說。

  “富春江畔活華佗”

  富陽新登藥店女老板哭了。

  數月前,她從樓梯上摔下跌斷腿骨,經浙江幾家大醫院診治無效,下肢已失去知覺,醫生結論:必須截肢。

  年僅二十七八歲就失去一條腿,今后該怎麼生活?

  “找張紹富啊,他可是‘富春江畔活華佗’!”有人提議。

  富陽市東梓關衛生院裡,張紹富用柔和的目光撫慰著焦慮的患者:“你的腿能治好!但斷骨已經錯位,必須敲斷重接,你行嗎?”他邊摸診邊對她說。

  女老板看到了希望,隻要不截肢,再大的痛苦也能忍受!

  張紹富與她聊著聊著,突然發力,已長上的骨頭被折斷,他敏捷地用張氏手法進行復位,然后用百草膏外敷,再用杉樹皮夾板固定。

  次日,患者的斷腿就有了知覺。數月后,她痊愈了。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不止國內大醫院,連國外名醫無法醫治的疑難雜症,在張紹富手裡也能手到病除。

  “活華佗”的名聲越傳越遠,吸引了國內外的患者前來求醫。

  從鄉村走向最高醫學殿堂

  步入富陽市中醫骨傷醫院大門,張紹富的銅像巍然挺立在怒放的杜鵑花叢中。

  記者來到這家醫院,醫院院長、張紹富的兒子張玉柱和醫院黨委書記柴小平向記者介紹了張氏骨傷療法的傳奇之處。

  張紹富1922年出生於富陽東梓關上圖山村一個中醫世家,是江南骨傷療法重要流派——張氏骨傷療法的第四代傳人。受中醫文化熏陶,承祖傳正骨絕技,張紹富得手法整復、杉樹皮夾板加固和外敷百草膏秘方之真傳,並將祖傳的正骨絕技發展成“整體辨証、手法整復、杉皮固定、內外兼治、筋骨並重、動靜結合、功能鍛煉”的診療體系。

  1954年,張紹富結束了半農半醫的游醫生涯,組建了鄉村診療站﹔1960年又在東梓關建立骨傷醫院。張氏獨特的正骨術遠近聞名,東梓關已成為骨傷患者朝拜的聖地。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1986年,醫院搬遷至縣城,改名富陽市中醫骨傷科醫院,醫院改制為國有,張氏正骨術傳承和發展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張紹富醫德高尚,白天在醫院看病,晚上回家后還要接待上門求醫者。

  1986年4月,時任衛生部副部長兼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胡熙明到富陽考察,目睹張紹富治療骨折的全過程,十分驚嘆,回京后即要求有關部門總結張氏骨科的經驗以便推廣。

  1986年9月20日,張紹富應邀赴京參加全國骨傷科外固定學術會議,這是中國骨傷界頂尖專家的一次大聚會。

  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研究所名譽所長尚天裕稱他的報告使人“耳目一新”﹔研究所副所長孫樹椿宣布:聘請張紹富為該所客座研究員!

  一個非科班出身的“鄉村郎中”被中國中醫骨傷最高研究機構聘為研究員,這在共和國醫學史上實屬罕見。

  從此,張氏骨傷療法在中國醫學界名聲鵲起。

  1992年,張紹富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張玉柱接過了張氏骨傷療法的重擔。

  “張氏骨傷療法”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

  “張氏骨傷療法以創傷骨科見長,以手法整復、杉樹皮夾板外固定、中藥內服外敷治療為特色,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療法和滿意的療效成為中國中醫骨傷科重要流派之一。”這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骨傷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孫樹椿的評價。

  張氏骨傷療法發展的百年歷史中,中醫曾備受質疑和冷落,“取消中醫”的聲浪不時響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富陽中醫骨傷卻逆勢而上並迅猛發展,這裡凝聚著張紹富、張玉柱父子的巨大心血。

  “沒有張紹富,富陽骨傷離不開東梓關﹔沒有張玉柱,就沒有富陽市骨傷醫院的今天。”肖魯偉對記者說。

  張玉柱1948年出生,初中畢業隨父學醫,他繼承祖傳接骨技法,融匯百家流派精粹,吸收現代醫學成果,把祖傳的醫術推向了新的高峰。

  張玉柱執掌醫院之后,對張氏骨傷療法的經驗進行梳理,總結出50余種徒手正骨方法,並研制出艾火薰針及益腎糖漿、丹參蔓荊散等10多種內服外用的中藥。

  繼承不易,發展更難。在臨床中,張玉柱將繼承與發展相結合,在張氏正骨術基礎上解決了牽引治療小兒股骨干骨折、中醫藥治療脊髓損傷、腦挫傷后遺症、手法整復杉樹皮外固定結合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創新。

  與父親相比,張玉柱更具現代意識。他深知,中醫要發展,不能固守傳統,還要面向現代。他與浙江中醫藥大學密切合作,將醫院作為該校的附屬醫院,借助浙江中醫藥大學的品牌、醫療技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和醫院管理優勢,提升該院的各方面水平。

  師徒傳承是中醫尤其是民間祖傳醫術的傳統傳承方式。張紹富突破家族傳承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羈絆,帶出了18位張氏子弟和35位外姓徒弟,這些張氏骨傷傳人已成為富陽及全省14家醫院的“台柱子”。

  張玉柱繼續發揚傳統傳承方式,他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四批和第五批“中醫名師”的傳承老師。

  2010年,“張氏骨傷療法”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也已在廣東、四川、重慶、山東、江蘇等省市的11家醫院推廣。

  “富陽市骨傷醫院的發展離不開張紹富、張玉柱父子,他們德藝雙馨,技術精湛,仁術仁心。”汪軼平對記者說,“如果張玉柱自己開醫院,每年收入幾千萬元不在話下。這些年富陽中醫骨傷科走出許多人單干,個個收入頗豐,但張玉柱和他父親一樣,仍然堅守著張氏的家訓:用愛心去治病,視病人如親人,不為利誘,不為名惑,忠誠於職業。這樣的品德是非常難得的,也是目前醫療行業所需要堅守和倡導的。”(本報記者 葉 輝 嚴紅楓)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