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2日04:54 來源:重慶日報
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華盛頓,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左)。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根據4月份秘密簽發的一項法令搜集美國最大的電話公司之一Verizon的數百萬美國用戶的通話記錄。據報道,該法令要求美國電信商Verizon的一個附屬機構每天提供所有包括美國本國及美國和其他國家間的通話記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報道指出,秘密法令要求Verizon提供通話記
近期,美國“棱鏡”秘密情報監視項目引發的風波愈演愈烈。將該項目公之於眾的“告密者”日前選擇站到台前,他的泄密行為在美國社會引起很大爭議。
“棱鏡”網上監控個人隱私
“棱鏡門”事件連日來成為媒體報道重點。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6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簡稱NSA)和聯邦調查局(簡稱FBI)正在開展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直接接入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心服務器,挖掘數據以搜集情報。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參與了這一項目。
這項高度機密的項目自2007年實施以來從未對外公開過。通過接入互聯網公司的中心服務器,情報分析人員可直接接觸所有用戶的音頻、視頻、照片、電郵、文件和連接日志等信息,跟蹤互聯網使用者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的所有聯系人。過去6年中,該項目經歷了爆炸性增長,眼下國家安全局約七分之一的情報報告依靠這一項目提供原始數據。
上述報道在美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奧巴馬7日在訪問加利福尼亞州期間緊急出面“滅火”。他強調,這一項目不針對美國公民或在美國的人,目的在於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而且經過國會授權,並置於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的監管之下。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8日晚說,這一泄密行為對美國情報搜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嚴重的損害”。
揭秘者稱良心上無法允許美國政府侵犯全球民眾隱私以及互聯網自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國《衛報》9日拋出專訪,應“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現年29歲的愛德華·斯諾登是美國防務承包商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一名雇員,過去4年內一直為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他在專訪中說,自己良心上無法允許美國政府侵犯全球民眾隱私以及互聯網自由。
白宮發言人卡尼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白宮高級官員已將此事最新進展向奧巴馬做了匯報,但鑒於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他不會評論事件中的個人以及調查工作,也不會轉述奧巴馬的觀點。
盡管未就“告密者”置評,卡尼再度為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政策和相關情報監視項目作出辯護。他說,正如奧巴馬此前所言,這些情報監視項目是為了防范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而且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個分支的監督。實施這樣一個不針對美國公民的情報項目是“完全正當”的做法,泄漏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利益的敏感機密情報會造成問題。
白宮請願網頁兩萬簽名要求赦免斯諾登
“棱鏡門”事件也再度激發有關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的討論。一方面,美國一些政界人士認為,斯諾登的泄密行為可能損害國家安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范斯坦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坎托等人均已出面表示,應對斯諾登的泄密行為嚴肅徹查。司法部也証實已就此展開刑事調查;另一方面,對此類情報搜集項目在反恐工作中成效幾何的質疑聲不少,有關此類項目侵犯個人隱私的看法也得到不少民眾認同。自9日至10日下午2時,白宮請願網頁上要求赦免斯諾登的條目已迅速搜集到兩萬個簽名。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斯諾登的泄密行為數日來已在美國情報系統內引起不小震動,甚至可能導致對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等情報機構安全措施的全面審查。曾為中情局工作數十年的律師約翰·裡佐認為,此次泄密行為的影響規模和范圍極大,而斯諾登自揭身份的做法也令人震驚。
(新華社華盛頓6月10日電)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