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旅游消費正在不斷升級,但旅游商品同質化、質量差等問題卻並未根本改觀——

旅游商品創新還得加把勁兒

2013年05月28日09:2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為期4天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27日在浙江義烏落下帷幕。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的旅游商品齊聚一堂,吸引了眾多客商。細數旅游商品發展的軌跡,同質化嚴重、質量差、價格高等問題日益突出。要破解這些發展難題,從根本上扭轉游客對旅游商品的固有印象,設計者、銷售商、景區管理者還需從多方面著力,任重而道遠。

“看多買少”尷尬的背后

同質化、非商品化和拙於營銷使得旅游商品成為旅游產業短板

“我做的鼓不僅是擺設,而且是真正能夠拍響的黃泥鼓。這種鼓要用大瑤山特有的黃泥漿來糊鼓面才能定音准。”第五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簡稱“旅博會”)上,來自廣西金秀縣的秦玉成,從架子上取下一架半人多高、兩端呈喇叭形的黃泥鼓,現場給記者拍擊演示。他告訴記者,此次千裡迢迢將極具當地特色的黃泥鼓帶來參展,卻感覺有些失落,“從早上到現在,很少有人願意買、談合作,大多只是來看看。”

記者在展會現場發現,那些人氣不太旺的展位具有一些共性:有的產品缺乏特色,大同小異﹔有的產品雖做工細美,卻因高價少有合作﹔還有的展位較偏,“躲”在深閨無人知。這些現象透露出我國旅游商品當下存在的主要問題:同質化、非商品化和拙於營銷。

事實上,在我國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購”的環節一直處於“短板”。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對此深有感觸,“2009年時,我國旅游商品購物佔旅游消費比重約為28%,而發達國家旅游購物佔旅游消費比重可佔到70%左右。近5年,旅游購物佔比增加了約10個百分點,但仍是薄弱環節。”

游客的行為反饋則更加直接。近年來,我國游客在出境市場顯示出超強購買力。2012年,我國出境旅游消費估計達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6%。相比之下,國內有2萬多個旅游景區,旅游商品卻在質量、價格、銷售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讓游客提不起興趣。旅游商品相關產業發展滯后,吳文學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設計營銷“一個都不能少”

旅游商品首先是商品,不能僅停留在有人欣賞的層面

從帶有民族圖騰的彩繪玻璃花瓶,到印有西湖百景的青花茶具,從外觀討喜的“五路財神”,到形象創新的Q版兵馬俑……旅博會的中國旅游商品大賽展區歷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在這裡,人們不但可以見到各地選送的參賽作品,還可以一睹獲得大賽金銀銅獎的作品的風採。那麼,這些旅游商品又是如何脫穎而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呢?

“旅游商品首先是商品,不能僅停留在有人欣賞的層面。”記者在展區遇到大賽評委會主任宋慰祖時,他正與人交流著旅游商品的商品性和藝術性的話題。“旅游商品首先在外觀上就要讓人想要、需要,否則的話它就不是商品,而變成藝術品了。”他認為,旅游商品不但要實用,還要依據人們的需求不斷創新,“這種創新不同於發明,而是將設計、文化在內的諸多元素融入到旅游商品中,讓它們更具有時尚元素、時代氣息。”

“作品的設計感在逐年加強。”中國旅游商品產學研聯盟秘書長陳斌告訴記者,本次旅游商品大賽的作品已呈現“三多”、“三少”的特點,“‘三多’指系列化設計商品多、多重性兼備商品多、資源類開發商品多﹔‘三少’指珍稀材料商品少、工藝粗糙商品少、簡單復制商品少。”

“有些評委說,5年前第一屆大賽那就叫‘土特產大賽’,這屆已成為真正的‘旅游商品大賽’。”他說,這不但體現出旅游商品大賽的立意和引導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旅游商品轉型提升的軌跡。

本屆旅博會的參展商中,不乏國內設計企業的身影。在江蘇展區,鼎藝國際公司董事長杜俊告訴記者,在每次研發新品之前,都會與景區一起對游客信息作詳細調查,內容包括年齡分布、消費能力等。

“隻要調查設計好題目,數據收集很容易,對旅游商品設計來說是非常有用。”他說,把學習用品賣給學生,把歷史文化產品賣給感興趣的中年人,把情侶對杯賣給同行夫婦……“用心去做就能找到市場,適銷對路。道理很簡單:你關心消費者,消費者才會喜歡你。”

“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更願意出稍高的價格,去購買獨一無二的旅游商品。”杜俊覺得,抓住游客這種消費心理,旅游商品還可嘗試營造一種“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售賣氛圍,“那些設計巧妙、做工精良的限量版、收藏版很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市場效果。”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