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6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央政治局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各級結合實際紛紛制定相應措施,著力解決突出問題,黨風政風蔚為改觀。轉變作風,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個“實”字,思想上求實、作風上務實、工作上落實,與之相對立的則是一個“浮”字,表現為浮躁、浮夸、浮華。“三浮”是現代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不良風氣,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直接反映,與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要求格格不入,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堅決摒棄。
一、力戒浮躁之氣
浮躁即心浮氣躁,是功利主義的一種表現。浮躁之氣,表現在心態上,就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總想一鳴驚人、一舉成功﹔表現在學習上,就是靜不下心、安不下神、學不進去,急學現用,不求甚解﹔表現在工作上,就是作決策主觀臆斷、憑想當然,定措施大而化之、籠而統之,抓工作浮光掠影、深不下去,甚至於投機取巧、熱衷鑽營。浮躁之氣表面上看是一種情緒、一種心理狀態,但深層次上是干事從政的一種不良作風。心浮氣躁,就會少了耐心,多了沖動﹔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實干,多了蠻干。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習近平同志也曾專門以“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浮躁禍國殃民,貽害無窮,必須戒此頑疾”。並把“自豪不自滿、昂揚不張揚、務實不浮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浮躁是事業的大忌,靜心是從政的良藥。浮躁之氣滋生的原因很多,社會喧囂的熏染,變化節奏的加快,市場法則的影響等等,但根子在於宗旨觀念的淡漠、功利思想的驅使,思想定力不夠,是事業觀上出了問題。力戒浮躁,最重要的是端正事業觀,強化宗旨觀。隻有把群眾放在最高位置,一心為了群眾,以百姓心為心,心才能靜下來,身子才能沉下去,作風才能硬起來,境界才能提上來。作為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踏實沉穩的平常心、奮發有為的事業心,思想有定力、心有主心骨,不為各種潮流誘惑所困擾,按事物本來的面貌、按客觀發展規律、按群眾的意願,不耍“花架子”,不搞“假名堂”,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干事,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服務。
二、力戒浮夸之風
浮夸即虛假夸大,是形式主義的一種典型表現。浮夸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數字上的虛假不實,有手段上的移花接木,有語言上的夸大其辭,有行為上的追名逐利,其特點不外有三個:一是好大喜功,文過飾非,報喜不報憂﹔二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造假數字、假典型、假政績﹔三是不務實際,嘩眾取寵,熱衷於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上世紀50年代末大躍進時期,我們國家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浮夸風”,教訓至深,殷鑒不遠。現在,浮夸之風並沒有真正杜絕,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依然存在。比如:什麼事情都貪大求洋,違背群眾利益搞大呼隆、造大影響、鋪大場面﹔不切實際搞所謂“大工程”、“大項目”、“大行動”﹔統計加估計,以GDP論英雄﹔數字摻水,典型拔高,動輒世界第一、全球領先,吹牛不上稅﹔談工作雲裡霧裡,不著邊際,把想法當成果講,把計劃當經驗談,工作剛剛部署,成績一二三四,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浮夸風”的表現。有一些是主觀上“想浮夸”,臉上貼金充政績,沽名釣譽撈好處﹔有一些是因為官僚主義,不了解實際情況,不辨真假“被浮夸”,假話聽來真話說。浮夸之風,造成的是對上影響決策、對下失信於民,損害事業發展和群眾利益,是與我們黨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相悖的。產生浮夸的思想根源,是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政績觀是對職責的根本認識和態度問題,說到底是“為了誰”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真正的政績,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不是做給上級看的,更不是出於自己的私利,而是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背離了這一點,就容易造成浮夸之風的盛行。抵制浮夸之風,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實事求是、人民利益至上。隻要我們堅持從群眾利益的角度想問題、做決策、干工作,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浮夸之風就沒有存在的土壤。
三、力戒浮華之累
浮華就是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圖奢華,是官僚主義和“官本位”思想的表現。一是熱衷於參加應景活動,忙於應酬,像張天翼筆下的華威先生一樣﹔二是鋪張浪費,貪圖虛榮,追求盛大場面、轟動效果和感官享受﹔三是熱衷於大手筆、大動作,盲目跟風、攀比心理、面子第一,等等。浮華是一種虛浮的“繁華”,看似熱鬧光鮮,實際上勞民傷財、害人害己,老百姓非常反感。應該說,許多黨員干部都深受浮華之累、浮華之苦,看起來忙忙碌碌,但卻不充實、沒底氣、難有真正的作為。產生浮華的原因,既有虛榮心和炫耀心態作怪,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小團體利益看得過重,也有自卑心理和不自信的原因,根源是艱苦奮斗的意識淡化。“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艱苦奮斗,厲行節約,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很重要的就是要向浮華、奢華之風開刀。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處處呈現繁榮景象,但繁榮背后存在的問題、群眾的要求和呼聲,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去解決,必須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丟掉了這一優良傳統,一味地追求表面的東西、外在的浮華,就必然會失去執政為民的政治本色,就會與老百姓越走越遠。越是經濟發展,越應保持清醒頭腦,堅決摒棄浮華之累,少一點喧囂多一份沉靜,少一點膚淺多一份厚重,少一點排場多一份實干,少一點享受多一份付出。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蹲下身子和群眾交心,塌下心來為百姓辦事,功成不必在我,利歸天下百姓。
浮躁、浮夸、浮華問題,本質上是群眾觀念、群眾感情和群眾立場的問題。抓住了貫徹群眾路線這個根本,就抓住了解決“三浮”問題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必將極大推動黨的作風建設。
(作者為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相關專題 |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