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的各項工作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好人”成為“軟環境”---河北滄州建設“好人之城”啟示錄

2013年04月02日09:0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城市更美了——崇德向善的市民,是這裡最好的風景

■啟示之二:全民學好人,全民成好人,“好人之城”方可實至名歸。以一個民心所向的願景為目標,以一批可親可敬的典型為引領,以一套完備規范的舉措為保証,提升全民道德素質便不會流於空談。

“好人精神是可以‘傳染’的。”青縣文聯主席韓雪說。

他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証。

2012年6月15日,一則“青縣文聯主席勇救落水兒童”的消息傳遍滄州——5年級學生劉乾澤不慎跌落運河,路過的韓雪二話不說扑進水裡,十多分鐘后,艱難地救起了孩子。明眼人一看便知,他不諳水性。

“愛心寫豐碑,今天你真美,同樣的心為你感動,共為和諧報春暉……”人們唱起韓雪為“滄州好人”周汝珍寫的歌《今天你真美》,把贊美送給她。幾年來,韓雪創作了大量以家鄉好人為題材的文章、歌曲,也潛移默化地把“好人”精神融入了血液裡。

依大運河而建的滄州,總有“冰河救人”的義舉發生。“兩幼童不慎落水,62歲‘旱鴨子’勇敢施救”“兩兒童掉入冰河,4村民合力營救”“3人遇車禍落水,黃驊好人相救送棉服”……僅近兩月,這樣的新聞便比比皆是。而眾人解囊捐助貧苦病患的事件,也早已不再鮮見。

今天,滄州已有各類愛心組織160多個,成員5萬多人,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和各個年齡段。尤其突出的是逐漸成長起來的“90后”好人群體。帶著養父出嫁的“90后”孝女陳紅、8年如一日背殘疾同學上課的高中生呂希慶、冰窟救人的女大學生王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新一代滄州人的道德操守和人文情懷。

“好人之城,人人都是建設者。”滄州市政協副主席武金琢自豪地說,“崇德向善的市民,是這裡最好的風景。”

發展更快了——“軟環境抬升硬環境”,經濟社會建設全面提速

■啟示之三:道德建設是一個地區發展與幸福的基礎。社會風氣變好了,投資環境優化了,經濟發展也會形成又好又快的良性循環,使軟環境帶來硬效益。

“滄州好人”,已成為滄州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以“好人”最集中的青縣為例。近年來,在這裡扎根的超億元大項目達40多個,總投資近150億元,財政收入5年翻了一番半。經濟飛躍的背后,是一個個這樣的故事——

天津一家上市公司帶著60多億元的項目來青縣洽談。年過花甲的董事長連著在街上轉了幾天,下定決心:簽!最打動他的一點是:居民有德,環境文明。河北濱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落戶青縣,年銷售額可達300億元。投資方直言:我們就是看重“道德青縣”這個品牌。投資方還向青縣“道德建設公益金”捐款10萬元,表示:“到青縣投資,就一定要做道德企業。”

“道德引力”助推經濟發展。2012年,滄州財政收入總量連續4年居全省第三,城市競爭力全省排名第二,並躋身全國競爭力提升最快城市第十位。

與經濟同步提升的,還有難以用指數衡量的城市魅力與文明素質。

“我願用手中的拙筆宣傳滄州好人,書寫滄州好人。”作家韓詠華來滄州採風,被滄州迎賓館的熱情服務與企業文化深深打動,“他們雪中送炭、寒夜舉火的行為,就是‘滄州好人’的鮮活代表。”

“軟環境抬升硬環境”。一座充滿愛的城市,必定贏得來自社會各界的敬與愛。

心勁兒更足了——“讓愛和溫暖燭照未來發展之路”

■啟示之四:道德建設需要不斷深化。滄州的成功在於:不僅評選道德楷模,而且把道德楷模作為無形資產來經營,通過群眾路線,使其由道德層面向價值層面升華,為未來發展積蓄不竭的動力與后勁。

“我們的‘后援會’有‘身份証’了!”2012年5月,滄州“好人后援會”在民政局正式注冊,后援會常務副會長、市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孔德才喜不自勝。從此,這個以“為好人撐腰,為奉獻者奉獻”為宗旨的群眾性組織在制度上穩固下來,可以更加規范化、常態性地開展活動了。

隨著滄州建設“好人之城”的大幕拉開,好人后援會突破了物質幫扶的范疇,幫教育、幫醫療、幫文化、幫發展,真正成了“滄州好人”們的堅強后盾。

“要時刻牢記,我們每個人,都是塑造‘好人之城’的雕塑師。”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閆繼紅常與大家共勉。

放眼整個市區,“滄州好人”典型評選持續深化,黨政機關加強政德建設,經營性單位開展文明誠信標兵評選,窗口行業進行文明禮儀培訓提升,“公民道德大講堂”在城鄉遍地開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未成年人的精神追求……“好人之城”公民道德建設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行動的不只是城市。2012年6月,滄縣李天木鄉成立了“道德風尚基金”,短短3天便募集到28萬元善款,表彰道德模范,資助困難學子,救助鰥寡孤獨﹔在“滄州好人”董超書記的帶動下,鹽山縣常庄鄉崔家村的“十星文明戶”評選已進行了6年,成了鄉親們最喜愛的“感動鄉村”評選項目之一。

“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自信、自豪,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感壓力與責任。”焦彥龍說,“在建設沿海強市的藍圖面前,滄州更需要良好的道德風尚凝神聚力、保駕護航。道德建設重在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滄州會在評好人、幫好人、學好人的路上更堅定地走下去,讓愛和溫暖燭照未來發展之路!”(記者 王斯敏 耿建擴)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