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1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要逐漸打破傳統產業界限,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三次產業之間的緊密銜接、互動發展
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湖南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省,必須以“兩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來引領,以創新來驅動,下大氣力打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
“兩型”既是我們的名片,也是抓手所在。以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深化資源環境、土地管理、財稅、投融資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扎實抓好差別化電價、階梯水價以及污染資源使用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重要改革試點。這樣才能啃下“硬骨頭”,建立完善產業項目准入機制、落后產業有序退出機制,形成推動產業轉型的倒逼機制。
湖南目前經濟結構中傳統農業型、重化工業型、資源加工型的特征比較突出,必須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力爭到2015年基本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工業化率達44%,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0%,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比重超過50%。
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過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融合發展。我們要逐漸打破傳統產業界限,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三次產業之間、各產業部門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大中小企業之間的緊密銜接、互動發展。
轉方式調結構離不開創新驅動。近年來我們加快建設創新型湖南,目標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搶佔競爭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
構建科技創新體系,離不開三點。一是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解決“錢袋子”問題﹔二是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不讓科技成果躺在實驗室“睡大覺”﹔三是培育創新“土壤”,落實好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加快形成支持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和市場環境,讓全社會創新活力充分涌流。(記者 呂明軍 侯琳良整理)
實事點擊
600億元投向
十大環保工程
“十二五”期間,湖南將投入近600億元資金,著力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氮氧化物減排、重點湖庫水環境保護、長株潭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庫區清污、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配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保產業發展千億工程、長株潭新型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大環保工程。
相關專題 |
· 兩會萬話筒2013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