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9日06:12 來源:甘肅日報
榆中縣園子初級中學 雒其盛
隨著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取決於各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能否在學生身上落實。因此,作為物理教師就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這裡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對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談些自己的看法。
掌握中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特點,對於激發和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學生的興趣狀況大體有四種:一是對物理學習隻有直覺興趣,他們隻滿足於被新奇的物理現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鮮明、生動的物理現象。二是對物理有操作興趣,他們要求通過自己的活動對自然現象和試驗結果施加影響。三是對物理具有因果認識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樣改變現象發展到進一步探求現象變化的原因。四是具有概括認識的興趣,其表現形式是總要求通過個別事物的因果關系來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個物理世界的規律。
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特點主要是:新奇、具體、操作、實踐。因而筆者認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視觀察思考和物理實驗,不僅是物理學科本身特點的需要,也是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培養學習興趣的需要。
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和總結學習物理的思維和過程,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中學物理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是概念與規律教學,而當物理學中神奇的景象、美好的情境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的思維情緒就不知不覺被激發起來了。例如,在學習“運動”內容時,可先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了一顆德國子彈的故事。學生馬上就會出現“相對運動”的心理傾向,這種思維傾向在剛建立概念、把握規律、激發學習興趣中很有作用。
其次,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善於擺脫用生活觀念代替物理概念的習慣。例如,老師提問:將一試管的冷水放在沸騰的開水中加熱,當加熱較長時間后,試管中的水能否沸騰?他們認為隻要不斷地加熱,試管中的水就能沸騰。從物理知識上看他們已經學過了熱平衡和熱傳遞的相關知識,本來應該依據這些基本概念來解釋分析上述現象,但學生仍然隻以觀念做依據進行思考,這說明物理規律要真正被學生接受,必須重視在運用過程中的思維訓練,逐步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要對他們進行邏輯思維的強化訓練。從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幫助他們優化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既要充分運用物理實驗,又要重視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這樣,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克服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進而更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來源:甘肅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