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5日06:32 來源:重慶日報
重約43公斤的銀花瓶顯得格外搶眼。
展覽上的裝飾板岩扇。 本欄圖片由記者魏中元攝
展覽上來自中國1760年產的陶瓷餐具。
本報訊(記者 夏婧)不僅中國是龍的故鄉,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威爾士也因以紅色大龍為象征,而被稱為“紅龍的故鄉”。3月4日,由三峽博物館與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首次合作的《威爾士——紅龍的故土》展在三峽博物館開幕,來自威爾士的120件展品從工業、歷史、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其別樣風情。
威爾士地主曾在景德鎮定制300多件瓷器
昨日,在展覽現場,一套由湯碗和盤子組成的瓷器特別引人注目。兩件瓷器上,均印有精致的家族遁形徽章——兩隻形似狐狸的野獸環抱著一塊盾,獅子、貓頭鷹等動物位居其上。這兩件精美的瓷器散發著獨特的東方韻味。
“這可是來自中國景德鎮的哦。”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美術部部長Andrew Renton向記者介紹,十八世紀,富裕的歐洲人都從中國定制裝飾有家族遁形徽章的餐具。威爾士很少有家族能買得起這樣的奢侈品,但讓人意外的是,1760年,一位叫托馬斯的地主卻在景德鎮定制了300多件瓷器。
“這兩件展品來自托馬斯的庄園,它們是250多年后首次回到中國。”Andrew Renton說。
作坊主人做陶壺抗爭“不說威爾士語”
作為歐洲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威爾士語曾在19世紀末遭遇了嚴重的挑戰。展廳內的圖片上,一張寫著“不說威爾士語”的木牌即是當時的見証。
Andrew Renton告訴記者,十九世紀后期,威爾士學校不允許學生說威爾士語,為此,學校制作了這個小木牌戴在那些說威爾士語學生的脖子上,誰在每周結束時戴著這個小木牌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當時的言論是,說威爾士語會讓人倒退,說威爾士語的人也是次等公民。”Andrew Renton稱,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抗爭,在這張圖片面前擺放的黃色陶水壺就是一個証明。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件水壺高約50厘米,上面不僅有精美的花紋,還寫著一句威爾士語。“這是威爾士南部一家傳統陶器小作坊制作的,主人叫伊萬·瓊斯。”Andrew Renton解釋,水壺上那句讓人熱血沸騰的話叫“威爾士語萬歲”。
愛她,就送她一把木質的勺子
不同於現代人“愛他就請她吃哈根達斯”的快捷,威爾士男孩若愛上一位女孩,會親手為她打造一把愛的勺子。
展廳內,兩把30多厘米長的木勺,是1815年一位威爾士男孩給女孩的定情信物。其中,一把木勺勺柄寬大,上面刻著一串鏤空的桃心;另一把勺子勺柄較窄,裡面安裝著三個跨越滑動的小輪子。
Andrew Renton介紹,從17世紀開始,年輕的威爾士男子就開始用木頭雕刻的勺子送給心上人。如果姑娘同意和他在一起,就會把勺子挂在牆上,同時這把勺子也是女婿給老丈人展示自己手藝的一個機會,老人會在木匠活兒的精細程度上看出他賺錢養家的能力。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