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激活市場主體,著力增強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市場是主導,關鍵在企業。要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讓企業唱主角。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攻堅掃尾,健全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本預算、財務監督等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非禁即入,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各種制度性壁壘,確保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小額信貸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大財稅、金融、技術研發、品牌創建等支持力度,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著力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培育和健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善經濟運行調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
以改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當前,湖南經濟社會體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鄉二元體制障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最嚴重的制約仍然是城鄉發展差距過大。我省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還比較薄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進一步加大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力度,著力消除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制度,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大推進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力度,科學規劃城鎮布局,優化城鎮體系結構,在進一步提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帶動力的同時,更加突出縣城和中心鎮提質擴容,加快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引導和支持中心村集聚發展,著力增強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大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標准,繼續推進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實現城鄉制度並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進一步改革完善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特別要著力解決流動人口在勞動力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入學、醫療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
以改革促進擴大開放,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湖南是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不足一直是一條“短腿”,實現轉型跨越必須走開放發展之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著力破除一切束縛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以思想大解放促進開放大跨越。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引導企業開展專業化、產業鏈、點對點招商,不斷提升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湘南地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完善總體規劃、出台支持政策措施,搭建承接發展平台,將湘南地區打造成中部地區產業承接的新平台、跨區域合作引領區、加工貿易的集聚區和轉型發展的示范區。進一步深化與央企對接合作,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區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中原經濟區的聯系,引進更多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構筑完善開放型經濟承接平台,加快推進岳陽城陵磯新港區、長沙臨空經濟區、衡陽綜合保稅區以及高鐵樞紐配套建設,加快長沙、衡陽、郴州、永州“無水港”建設。積極穩妥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對外投資、國際工程承包等多種途徑,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