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2日04:01 來源:大眾日報
作為目前濟南BRT網絡“兩橫三縱”之一的歷山路BRT線路,護欄擬將全線拆除。之前有報道稱,現有BRT護欄路段僅單向護欄隔離墩就佔據4萬平方米路面,相當於兩條從燕山立交橋到八一立交橋的機動車車道,並以此証明拆了護欄是“還路於車”。
但筆者認為,護欄拆除的意義並不在此。護欄雖長,面積雖大,但護欄拆除后依然是不允許社會車輛駛入BRT車道,對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並不大。筆者實際測量了一下,BRT護欄水泥墩底部最寬處不足50厘米,兩側護欄全部拆除亦不能增加1米寬度。即使將全部護欄拆除也無法在已經擁堵不堪的歷山路上增加一條車道。拆除的意義又在於哪裡呢?
筆者瀏覽了網上關於BRT護欄拆除的討論,支持拆除的認為護欄壓縮車道寬度,易引發交通事故。一旦交通事故發生,其他車輛無路可繞。而反對拆除的則認為護欄雖寬,但這是為了保証BRT之“快速”。拆除護欄,還路於車﹔保護護欄,公交優先。兩者看似皆有道理,筆者認為這場所謂爭論背后,隱藏的是濟南“公交都市”之路如何走下去的問題。
濟南市作為全國首批“公交都市”試點之一,BRT快速公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BRT專用道利用率遠遠低於普通城市道路的公交專用道。普通城市公交專用道無需護欄,亦可運行地高效順暢。大膽設想一下:能否最大程度上合並BRT車道與公交車道,甚至允許更多普通公交車輛行駛BRT車道?
筆者在歷山路沿線隨機採訪了部分過往群眾,多數群眾對於是否拆除BRT護欄表示“沒感覺”、“沒意見”,甚至有市民直言建了又拆“真折騰”。對於更多數市民而言,公交車是其出行的首要選擇,而私家車則是市民期待的出行方式,究其原因,在於公交出行效率低下。解決城市擁堵,其核心必然在於發展公共交通。其實,護欄只是形式,其存在之初就是源於對交通文明的不自信,“公交優先”需要一定的機制來維護,卻並非靠BRT護欄。就此而言,對它的去留沒必要過多糾結,需要做的,是圍繞公交優先動腦筋、下工夫。
(來源:大眾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