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走向縱深

2013年02月20日07:04    來源:廣西日報

  近日,記者從2013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和第五屆中國(玉林)中醫藥博覽會組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論壇將首次牽手藥博會,於4月12日至14日在玉林市舉行。

  近年來,地處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廣西,充分發揮地緣和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優勢,利用各種平台探索建立合作長效機制,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傳統醫藥領域合作向廣度、深度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長效機制:論壇和藥博會首次牽手

  為構建長期穩定的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機制,本屆論壇與藥博會將同期舉辦,以充分發揮玉林“南方藥都”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打造中醫藥國際品牌展會,做大做強中醫藥服務貿易。

  本屆論壇和藥博會主要安排專題論壇和經貿活動兩大板塊。

  一是專題論壇。醫藥論壇以“傳統醫藥服務貿易——傳承創新、合作發展、互惠共贏”為主題,將圍繞“研究落實《西太平洋區域傳統醫學戰略(2011-2020)》”、“傳統藥材資源保護、利用和貿易物流聯盟”、“民族醫藥國際交流”等主要議題,舉行主旨報告、政府論壇和分題論壇。

  二是經貿活動。經貿活動內容包括中醫藥民族醫藥展示展銷﹔全國特色香料展﹔中國-東盟(玉林)傳統醫藥健康產業園入園企業開工儀式等。

  “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和藥博會是一屆全新的展會,具有指導意義更大、專業程度更高等明顯特色。”組委會有關人員說,首先,本屆論壇的政府論壇以“研究落實《西太平洋區域傳統醫學戰略(2011-2020)》”為主要議題,邀請國家有關部委、自治區、港澳地區及世界衛生組織、東盟10國、東盟秘書處衛生(傳統醫藥)官員和專家學者進行探討和交流,對加強西太平洋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東盟10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推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具有更大的行業指導意義。

  其次,本屆論壇和藥博會產業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極具針對性,各項活動緊緊圍繞“醫”和“藥”做文章,注重邀請國內知名的大型藥企代表和國內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專家學者參會,無論是嘉賓、學者、企業代表和觀眾都有相當大比例的專業人員﹔會場展覽展示以藥品、診斷試劑、醫療技術等醫藥專利技術和產品為主,打造中醫藥行業信息交流、產品展示、貿易合作的專業平台。

  據悉,為促進中國與東盟傳統醫藥交流與合作,玉林市從2009年開始,連續舉辦了四屆中醫藥博覽會,累計達成貿易合同成交額102.95億元,累計簽訂投資合同項目66個,投資總額133.25億元。藥博會已成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第三大展會。

  南寧宣言:雙方交流合作的基石

  中國與東盟國家是近鄰,由於歷史、地理和族源的關系,民族傳統醫藥在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很早就有交流與往來,發展傳統醫藥是雙方的共識與目標。

  2009年、2011年,廣西舉辦了兩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其中,首屆論壇確定了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傳統醫藥方面遵循“求同存異、優勢互補、循序漸進、互利共贏”的原則,發表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南寧宣言》,倡導今后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傳統醫藥的立法、醫療保健、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開展更為深入的合作交流,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傳統醫學交流與合作,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傳統醫藥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加坡的華人佔其總人口的75%,中醫藥、馬來醫學和印度醫學等傳統醫藥並存,但應用最廣泛的還是中醫藥。新加坡也成為東盟國家中學習運用中國經驗最廣泛深入的國家,在東盟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據前來出席論壇的新加坡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蘇成吉介紹,新加坡衛生部於1997年設立中醫藥管理局,2000年通過傳統中醫法案,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隨后成立中醫管理委員會,確立中醫師注冊制度。此外,新加坡還是活躍的中藥轉口貿易中心,中國是主要供應國之一。近年來,新加坡中藥市場穩定,現有中藥店千余家,中醫醫療機構30多所,中醫師2000人以上。

  馬來西亞衛生部傳統與替代醫學部阿波拉替夫在論壇上說,有69.4%的馬來西亞人一生中使用過中醫藥。

  泰國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監管司司長維尼特·馬薩瓦基弗瑞認為,中國的傳統中藥和泰國草方藥兩者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互合作對兩國發展傳統醫藥產業很有意義。泰方正在編制傳統草藥藥典,目前已經與中國方面有一些交流與合作,並將加大合作力度。

  互惠共贏:有關項目扎實推進

  作為中草藥資源大省區,廣西擁有中草藥物種近5000種,中草藥物種數量排名中國第二位。1959年建立的廣西藥用植物園,是中國最大的傳統藥物資源保存基地,享有“亞洲第一藥園”盛譽。廣西還有近千種海洋生物資源和極具特色的壯、瑤、侗少數民族醫藥資源,蘊藏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獨特診療技術方法。

  據自治區衛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西投入近15億元建設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體系,積極籌建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與東盟國家等簽署40多項相關協議書、合作備忘錄﹔中國衛生部人才中心與廣西醫科大學合作成立了“東盟衛生人才培訓基地”,廣西中醫學院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培養了400多名中醫藥專業碩士研究生及留學生﹔廣西與東盟國家開展科研合作項目8項,如中越邊境地區艾滋病、結核病防治項目﹔廣西藥用植物園與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開展了傳統藥物引種與栽培合作﹔廣西中醫學院與泰國開展抗病毒天然藥物藥效篩選研究等科技項目合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各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得到了深入的推進。中國中藥管理局和馬來西亞衛生部共同簽署了兩國政府間傳統醫學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商討在馬來西亞建立中醫藥中心﹔中國與新加坡在中新中醫藥協作協調委員會的框架下,相互借鑒經驗,實現了優勢互補﹔中國與越南間中藥材和傳統藥品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中國在越南注冊的藥品數量已經佔越南國際藥品總數的前10位﹔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柬埔寨衛生部正在商簽傳統醫學領域的合作協議,推動青蒿素抗擊瘧疾的合作,並為雙方科研合作提供平台。

(來源:廣西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