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開放推動經濟轉型
7.8%,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13年來新低。中國經濟告別了往日習以為常的兩位數高增長,進入追求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期。轉型伴隨著苦惱,更孕育著希望。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十八大報告中,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同一個章節中一並論述的。
“如果說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肩負著打破計劃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使命的話,那麼今天的改革開放,在繼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肩負起為經濟轉型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的新使命。”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如是說。
我們今天遇到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比如環境污染重、能源消耗大、自主創新能力弱等等,根源在於體制機制不完善。要真正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的轉型,得靠改革開放來保障和推動。
近日全國一些地方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再一次警醒人們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凸顯了經濟轉型的緊迫性。行政手段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一時的作用,隻有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注意借鑒國際有益經驗才是長久之策。
從今年起,積弊已久的電煤價格雙軌制退出歷史舞台,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當資源價格真正由市場供需決定、能夠完全反映環境補償成本之時,企業才會千方百計主動節能減排。
環保部門正在制定把空氣質量納入地方考核的制度。當各地干部績效考核真正改變GDP挂帥、能夠全面評估經濟社會發展時,治理污染才會“動真格的”。
節能減排有國際先進經驗可借鑒。專家認為,當發達國家通行的碳排放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真正在國內運轉起來時,節能減排做得好的企業就會得到更多實惠,從而帶動更多企業加入。
在勞動力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開始出現部分外資加工制造企業向東南亞轉移勢頭,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制造”乃至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擔憂。
中國經濟要走向自主創新、提高附加值的新路,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支撐。中國多數企業至今仍沒有研發機構,而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實現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要靠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我們所追求的自主創新,並非排斥國外先進技術,而是以全球視野推動創新,華為、海爾等一批走在前列的中國企業已在全球多地設立研發中心,吸收各國先進技術人才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以更大勇氣推動改革實行更加主動的開放
各界期盼改革,可改革的難度卻在加大。改革早已進入深水區,不但不同領域的改革相互關聯,而且面臨復雜利益關系。
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中國改革的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迫切需要新的改革路線圖﹔中國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矛盾,又使得改革的時間約束明顯增強,改革必須抓住時間窗口,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改革,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利益。在利益關系日趨多元化、人的思想越來越活躍的今天,對利益關系的調整需要更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
“隻有毫不動搖地把改革推向深入,才能有效破解利益關系失衡的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說,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堅持國有經濟的正確定位不動搖,堅持打破行政壟斷不動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句話的背后,至少涉及政府職能、國有企業、非公經濟三大改革領域。
政府自身改革成為改革難點之一。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下個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未來政府自身的改革關鍵在於建立服務型政府,解決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
在繼續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集中的同時,要充分保証非公有制經濟在參與市場競爭時能夠獲得平等待遇,充分激發民間資本潛藏的巨大活力,使得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充沛活力。
十八大報告還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深化改革開放中實現發展,中國經濟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空間。(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劉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