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4日05:55 來源:甘肅日報
(接1版)據調查,2012年建一座60米長、50米寬的日光溫室,投入資金4萬元,其中政府補貼1.2萬元,群眾自籌2.8萬元,大大提高了農牧民的積極性。天祝縣生產的高山嫩豆苗、荷蘭豆、高山娃娃菜等13個農產品獲得綠色A級食品認証,人參果和紅提葡萄通過有機食品認証。2012年,全縣日光溫室果蔬菌總產量達5352萬公斤,實現總產值1.8億元,畝均純收入8000元以上。
下山入川 穩得住的富民產業
由於日光溫室成為農牧民“錢袋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祝縣把這項設施農業作為全縣“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的一項富民產業。
記者在黃草川異地搬遷示范區看到,一排排新建成的藏式風格房屋紅頂白牆,鑲嵌著各種花紋圖案與吉祥符號,十分漂亮。陳金存的家從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安遠鎮白塔村,搬到這裡才1個月。如何讓移民在新居點能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陳金存告訴記者:“老家40多畝山旱地不種了,也沒啥收成。這裡建了兩座日光溫室,准備學著種大棚菜。”
在搬遷示范區住房后面,建有一排排日光溫室。去年年初搬遷來的劉軍選,指著結滿果實的西葫蘆興奮地告訴記者:“瞧這西葫蘆長得多水靈!有縣上技術員的指導,再加上市場價格高,每天能賣100多元哩。”
(來源:甘肅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