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9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在老撾沙耶武裡省的大象保護中心,一隻一歲的小雄象正淘氣地和母親一道在湖中戲水。 |
本報記者在走訪東南亞國家時發現,大象不僅是人民心中的吉祥物,還從事耕田、運輸甚至演藝等工作。然而,食物不足、疾病侵襲、過度勞累卻使大象生存愈發困難。象牙走私與販賣屢禁不止,對大象的虐殺愈演愈烈。亞洲象面臨生存的危機,甚至滅絕的危險。本版今天帶著您走進老撾、泰國、緬甸等地,看看大象的勞作、交易、虐殺與馴養、保護,試問東南亞大象的命運如何獲得拯救,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能否和諧共生。
“瀾滄”在老撾語中的意思是“百萬隻大象”,老撾也就被稱為“百萬大象之國”或“萬象之邦”。然而,人民日報記者在老撾首都萬象,卻沒有覓得大象的蹤影。據《萬象時報》報道,老撾平均每年有6隻小象出生,卻有15到20隻大象死去。數據表明,從1975年到2008年,老撾馴化大象的數量從900隻下降到700隻,到2012年,僅剩下了450隻。據亞洲象組織估計,老撾僅有約400隻野生大象。
泰國大象的數量近年來也在銳減。泰國國家公園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局統計,泰國目前隻有不到3000隻野生象和約4000隻馴化大象。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亞洲象專家小組2004年曾估計,緬甸的野生象有4000—5300隻。而據緬甸野生動物考察隊提供的數據,緬甸境內現在則隻1130—1850隻野生大象。
法國亞洲象組織的創立者吉爾斯·毛瑞爾對本報記者說:“未來60年裡,如果再不採取保護措施,老撾的大象將會瀕臨滅絕。”
做工 演藝 被買賣
在緬甸的哈卡到洞鴿一代,有一條著名的“象郵之路”。在這條路上,60多隻經過訓練的大象,終年穿梭往來為人們送信。在泰緬邊境一些村落,大象代替牛替人們耕田。在過去200年間,大象在泰緬老都被用來從事大規模拉運木頭的工作。
在老撾,大象現在還扮演著伐木業的“搬運工”角色。在瀾滄江—湄公河的老撾段,伐木工人在森林裡砍伐原木后,就讓數千隻大象將原木搬運到河邊的沙灘上,再用貨船運到通公路的碼頭。
在泰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禁止伐木,退出伐木業的大象被送往各大旅游景點,走上畫畫、踢球等“演藝”道路,或供游人騎行。
在距曼谷東北400多公裡的“大象之鄉”素林府,每年11月都要舉辦大象節活動,包括大象巡游、拔河、踢足球及模擬古代戰爭場面的表演。在素林府塔敦縣的大象村,村民世代以馴象為生,家家飼養大象。
泰國素林大象村中最受尊崇的馴象大師、79歲的龍繆告訴本報記者,他壯年時曾在叢林裡捕獲過100多隻野生大象,馴化后再轉賣給東南亞各地的伐木公司。而四五十年后的今天,龍繆的故事已經成為傳說。“盡管泰國政府已不允許捕捉野象,但人們可以購買別人家養的大象,人們尤其喜歡購買還沒有脾氣的小象。”龍繆說,“一隻成年象的價格為90萬泰銖(約合3萬美元),一隻幼年小象的售價為120萬泰銖(約合4萬美元)。”
老撾亞洲象保護中心創始人迪菲約對本報記者表示,老撾一隻成年大象的售價已經從10年前的1萬美元上漲到2.5萬到3萬美元。成年雄象因為有更長的象牙,價格更高。因為價格太高,在老撾,有的大象甚至有多達6個主人。
據英國慈善機構大象救助管理委員會網站的報道,緬甸的大象專家是亞洲國家中最多的。在大象管理、獸醫和象夫技能上,緬甸也領先於其他亞洲國家。緬甸在曼德勒和若開邦各建立了一個大象保護營,還創建了“大象退休之家”,集中收容那些失明、步行困難和心臟病發作的41歲至52歲之間的年邁大象。
東南亞媒體近年來不斷透露出馴化大象的過程,頻頻引發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象夫們會將大象囚禁在狹窄的木籠裡,強迫它們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為了懲罰不聽話的大象,有的象夫甚至還會用棍棒狠戳大象的耳根處,大象當即就會發出陣陣慘叫聲。泰國野生動物機構的一位負責人說,某些不法分子甚至還靠加工出售大象肉和生殖器官賺錢。
缺食 多病 生存難
大象的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萬象時報》的報道說,老撾當地的馴化大象中,大多數都在20到49歲之間,其中,30到39歲的成年象最多,20歲以下的大象隻有13%。此外,大象象群還面臨著疾病的威脅。亞洲象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4.1%的馴化大象都患有肺結核,且在雄性大象中更為多見。為了搬運木頭,大象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區和省之間遷移,容易成為新型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長距離攜帶者。
“老撾人越來越不願意飼養大象了!”迪菲約對本報記者說。近年來,老撾森林面積正在急劇變小,越來越多搬運木材的大象,開始變得無事可做。此外,一隻懷孕的母象需要懷胎2年,育嬰2年,其間都不能參加工作。老撾的樹木越砍越少,很多象主根本等不了4年這麼長的時間,而且小象在15歲之前也不能工作。
大象一旦被馴養,基本沒有機會自由地接觸異性,許多大象由於超負荷工作,也缺少“談戀愛”的興趣。這導致大象的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問題加劇。據《萬象時報》報道,母象如果懷孕生產,一旦生下小象,就需要支付給公象的主人高達1500美元的酬金,這筆錢對於一些貧窮的老撾人來說,簡直是天價。
大象面臨的食物危機也越來越嚴重。迪菲約說,“大象最喜歡吃的是香蕉和甘蔗,但這些食物隻能作為獎勵,在大象的日常飲食中最多隻能佔5%,否則,大象會過於肥胖,不利健康。大象的主食還得靠森林裡的葉子、野草、竹子和香蕉樹,而這些食物已經越來越少。”
“一隻成年大象每天要吃250千克的食物,簡直是‘食品焚化爐’啊!大象吃不飽,就會從一片森林遷移到另一片森林或到農民的庄稼地裡覓食,常常會毀壞當地的房屋和農田,利益受損的農民就會獵殺大象。這樣的人象沖突時有發生!”迪菲約說。
吉爾斯·毛瑞爾對本報記者表示,野生大象和養殖象面臨的生存挑戰並不一樣。對於野生大象而言,泰國、老撾、緬甸等國家的政府應該採取措施保護大象賴以生存的森林,加大力度打擊對大象的捕殺行為、禁止象牙交易。對於馴化大象而言,區域內的各國政府應該注重提高大象的繁殖率,這是阻止大象滅絕最有效的措施。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