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報廢汽車約六成流入黑市

政策聚焦:汽車報廢路斷何處

六部門專項行動已收繳上路報廢車、拼裝車2.56萬輛

人民網記者 王珂

2013年01月21日07: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張芳曼

  新近出台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准規定》再次讓人們把目光投向報廢車。

  據有關報道,我國每年約有60%的報廢汽車流入黑市。從去年9月開始,商務部等六部門組織各地開展為期半年的報廢汽車專項整治行動。1月20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截至去年12月底,整治行動已取締非法回收拆解報廢車、拼裝車“黑窩點”203個。

  正規途徑報廢的僅為汽車保有量的0.5%—1%

  目前北京的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理論報廢量每年已經超過20萬輛。全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一億輛,千人汽車保有量超過70輛。

  然而,與報廢汽車的巨大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正規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每年實際回收的報廢汽車隻有幾十萬輛,僅為汽車保有量的0.5%—1%,遠低於發達國家5%—7%的水平。

  通過正規途徑報廢的汽車少,是因為回收拆解能力不足嗎?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擁有回收拆解企業500多家,從業人員約3萬人,回收網點近3000個,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和70%以上的縣級行政區域。

  盡管回收拆解行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然而面臨的困難不少。

  大量報廢車輛流入黑市,導致不少企業面臨“吃不飽”的經營困境,發展受到制約。

  另外,企業技術管理水平低,效益差,資金短缺,發展后勁不足。

  此外,國家對回收拆解企業征收17%的增值稅,由於無法獲得進項抵扣發票,企業需按照銷售額全額繳納增值稅,負擔過重。

  報廢車以“假轉籍”、“假過戶”等形式流入黑市

  《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經銷、買賣、拍賣和經紀已報廢或者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准的車輛。如果有交易違法車輛的行為,二手車交易市場經營者和二手車經營主體都將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和其他相應的法律責任。

  然而,利益驅動之下,法規被漠視。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量本應報廢的汽車沒有按規定交售給正規回收拆解企業,而是臨近報廢時被高價收購,以“假轉籍”、“假過戶”等形式流入黑市,經過翻新或者拆解拼裝后出售到農村和邊遠地區超期行駛。

  為促進和規范二手車市場發展,這位負責人介紹,商務部正在推動出台《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規范二手車交易的准入和經營行為。

  同時,為提高報廢汽車回收率,商務主管部門將加強回收拆解行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引導企業完善回收網絡,延伸服務網點,並提供上門收車等便民服務,同時,推動車輛收購合理定價。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將報廢車輛車均補助由原來的4500元提高到6500元。

  報廢新規使二手車交易價格更接近車輛真實價值

  目前我國二手車交易量中私人用車佔80%,其中小、微型非營運客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新近出台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准規定》,取消了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的使用年限限制,並把累計行駛裡程調整為引導報廢的參考指標。在商務部的這位相關負責人看來,新規對二手車流通是個利好。他分析,排除了使用年限的影響,二手車的交易價格將更接近車輛的真實價值,從而推動交易量上升。

  2011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超過670多萬輛,交易量增幅高於新車9.2個百分點。不過,與新車市場相比,二手車市場的發展仍顯滯后。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問題集中體現為3個方面:

  其一,交易規模仍然偏低。我國二手車年交易量僅佔新車銷量的1/3,而發達國家一般為新車的1到3.5倍。

  此外,經銷、置換與拍賣模式發展不足。我國二手車交易多採用直接交易完成,通過經銷商交易、置換的不到5%,拍賣交易的不足1%,不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另外,經營行為不規范。交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鑒定評估隨意性大,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手車交易消費需求的釋放。

(責編:吳思瑤(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