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09: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
○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限制或者強制農民流轉承包土地
○ 今后一段時間,農民收入至少應與城鎮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力爭超過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為期兩天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2日在京閉幕。會議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系統總結2012年和過去10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深刻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重點研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全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門研究了會議文件,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討論稿)》。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2012年,全國上下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圓滿完成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農村民生有大改善,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三農”發展持續向好、快速推進喜人態勢的承接和延續。10年間,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克服多種困難和風險挑戰,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期”。1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開辟了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新紀元,初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為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會議指出,要准確把握黨的十八大關於“三農”發展的戰略部署。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業現代化滯后,經濟社會體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鄉二元體制障礙明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最嚴重的制約仍然是城鄉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過大。
會議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面對農業生產進入高成本、高風險、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階段,要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災減災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要不斷增加農業補貼,使之成為發展農業的有效政策工具。
會議強調,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守住一條底線”,即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限制或者強制農民流轉承包土地。要“抓住兩個關鍵”,即著力培養新型經營主體,既注重引導一般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又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著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會議強調,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
會議強調,要在“收入倍增”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今后一段時間,農民收入至少應與城鎮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力爭超過。要從戰略上研究採取綜合措施,營造有利環境條件,不斷開辟就業門路、拓寬增收渠道。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繼續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明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目標任務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就是要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再獲豐收,確保農民收入增長勢頭不減弱,繼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消除制約農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會議提出,明年要扎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抓好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發揮市場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作用。
(二)繼續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三)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其他各項改革。
(四)繼續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強化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強化農村社會公共安全保障。
會議強調,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能動搖、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不能減弱、農村改革發展的步伐不能放慢。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舉全黨全國之力持之以恆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努力譜寫農村改革發展新的篇章,奮力創造城鄉共同繁榮新的輝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馬凱主持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東、四川等6個省有關負責同志在大會上發言。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