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全力建設巍山南詔國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2012年12月21日14:27    來源:雲南日報

大理國時期張勝溫畫卷局部

紅河源

寧靜的巍山古城街道

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塑像

  ■ 常於忠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雲南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推進工作座談會,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 推動雲南旅游跨越》的講話中指出:南詔國是雲南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發展時期,它在開疆拓土、形成中國巨大版圖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巍山是中國彝族的祭祖聖地。要在“南詔王宮、南詔古都、彝祖故裡”三個方面作出大文章,建設一個遠近聞名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巍山是唐代地方政權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南詔文化的源流地。南詔國創造了風格獨具、光芒四射的邊疆民族文化。在推進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中,巍山南詔國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建設將凸顯“南詔王宮、南詔古都、彝祖故裡”三大品牌,形成 “一城一宮一山一園”的南詔歷史文化展示體系,將“南詔王宮”、“南詔市井街區”建設與“巍山古城——巍寶山國家4A級旅游區”創建和“南詔第一座都城”遺址公園、中華彝族祭祖聖地建設有機結合,形成“南詔第一座都城”、巍山古城、南詔王宮、南詔市井街區、巍寶山等全縣五大景區聯動發展的空間格局,著力把巍山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南詔國歷史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有力推動巍山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打造南詔王宮,傳承民族文化

  結合巍山實施“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壩區農田,促進城鎮上山、項目上山”的“兩保護、兩上山”戰略時機,在巍山古城東面文華山片區低丘緩坡地帶打造“南詔王宮”,建設南詔市井街區。項目區域進行旅游導向型土地綜合開發,打造以“南詔王宮”為品牌的旅游綜合體,形成集觀光、休閑、度假、娛樂、商業、置業等多功能於一體、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文化產業聚集區,實現文化、商業、旅游的高度契合,加快區域城鎮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古城遺跡保護和旅游產業升級,將南詔國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成為展示巍山地域文化的特色景區和巍山縣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南詔王宮項目集文物展示、文化教育、休閑等功能於一體,集中展示中原文化、氐羌文化、藏文化及南亞、東南亞文化等多元復合型南詔文化。建設南詔王大殿、南詔王和王妃寢室、南詔后花園、南詔御書房、南詔王宮博物院、南詔御溫泉、南詔宮廷大酒店、南詔御膳房、南詔祭祖壇、南詔歌舞院、南詔婚喪習俗展示廳、南詔畢摩經文彝文展示廳等工程。在南詔王宮鑄造南詔十三代王等銅像,復制南詔鐵柱和南詔德化碑,鑄造彝祖31世祖阿普篤摩和六祖銅像,建造大型南詔疆域圖沙盤。打造南詔文化長廊,展示《南詔圖傳》、四川博什瓦黑《南詔王出巡圖》、劍川石窟南詔王石刻等。集中展示:南詔延續千年的土主文化,源遠流長的彝族打歌、洞經音樂、扎染藝術、火塘文化、飲食文化、馬幫文化,獨樹一幟的雕刻和繪畫建筑藝術,神秘獨特的畢摩祭祀文化和彝文,把南詔王宮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南詔文化旅游觀光康體休閑度假勝地。南詔市井街區主要展示南詔時代市井生活和建筑藝術。

  保護南詔古都,延續歷史文脈

  著力提升“一城”即巍山古城旅游文化品牌。修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巍山古城,一度是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城內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直到現在還較完整地保留了古城風貌,以古朴幽雅著稱。古城城方如印,青石古道井然,街巷縱橫交錯,古民居群(院)凝重,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古城的棋盤式格局和建筑風貌。古城中有眾多的古建筑群落,如文廟、關帝廟、文華書院、東岳宮、文昌宮、冷泉庵以及各種祠堂等,多為明、清兩代建造。古建筑群工藝精湛,獨具民族風格特色,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建筑工藝水平。

  提升巍山古城旅游文化品牌,要圍繞巍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標,堅持“生態文明為本,歷史文化為魂”,加大古城風貌整治力度,整治“洋建筑”,恢復古城完整的“城方如印”棋盤式格局,保護古街、古巷、古院落,重建東城忠武門、南城迎薰門、西城威遠門,恢復或修復等覺寺(太陽宮)、玉皇閣、文華書院、文昌書院、南社學、北社學、崇正書院,進一步打造“巍山小吃街”。加快文廟片區保護性開發建設、東岳宮保護利用,啟動南詔歷史文化博物館。實施“保護古城,城鎮上山”,將古城內四機關和其他佔用古民居、古建筑辦公的單位遷出,在縣城東邊文華山坡地新建縣行政辦公中心。2013年全面完成創建巍寶山——巍山古城4A級風景區,爭創5A級景區,加快完善縣城旅游休閑度假服務功能。建設游客服務中心、自駕游營地和旅游停車場。重視美化綠化亮化,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風貌。

  修復南詔遺址,保護歷史文物

  在山龍 山於圖城打造“南詔第一座都城”遺址公園。山龍 山於圖城距縣城15公裡,前臨陽瓜江,后依大黑山。根據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雲南的各種地方志記載,此城為南詔國始祖細奴邏所建。遺址存留大量的碎瓦礫,經國家、雲南省兩級博物館的考古隊進行發掘和考察,鑒定瓦當上的文字是唐代西南早期文字,為彝族早期的彝文。1990年,出土了80余件石雕佛像,經文物專家鑒定,多數為南詔時期的石雕,其中還有少數魏晉時期的雕像。結合巍山南詔國歷史文化景區打造,啟動山龍 山於圖城遺址南詔第一座都城恢復重建,將其建設為南詔宮廷飲食、服飾、歌舞展示基地﹔加大雲隱寺為主體的宗教宮觀殿宇維修,凸顯開放包容、多元共生、和諧和順的多種南詔宗教文化,建設國際影視拍攝基地。保護遺址周圍壩區秀美田園風光,保護開發遺址傍古城村南詔第二座都城蒙舍城,充分挖掘展示“鳥道雄關”旅游文化,建設以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和第六代王異牟尋名字命名的高星酒店。

  同時,努力把巍山打造成生態宜居的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第一副城,投入巨資建設下關至巍山者麼山隧道,將大理國歷史文化風景區至巍山南詔國歷史文化旅游景區路程縮短到十分鐘,建設者麼山隧道南詔國歷史文化長廊﹔建設“額骨阿寶”生態風光景區,打造紅河源頭探險秘境,保護巍山境內紅河九曲十八彎風光,完善巍山境內沿紅河旅游公路﹔建設永建大倉民族團結示范區,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永建東蓮花村,打造“中國攝影天堂”、“中國彝族原生態文化第一村”啄木郎村,建設大倉皮邏閣高星酒店,形成南詔歷史旅游文化景區北片區聯動開發。

  重光彝祖故裡,構建團結和諧

  提升全國道教名山巍寶山中華彝族祭祖聖地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神秘獨特的土主祭祀文化。被全國各地彝胞詮釋為“祖先居住地,子孫煙裊繞。祖先狩獵處,子孫聲回蕩”的中華彝族祭祖聖地南詔土主廟,位於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全國道教名山巍寶山,1300年前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在此耕牧狩獵,該廟為南詔第三代王盛邏皮所建。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朝皇帝唐玄宗接受南詔王盛邏皮在巍寶山為祖父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蓋廟塑金身的請求,敕封細奴邏為巍寶山大土主。《南詔野史》記載:“開元元年(713年),唐授盛邏皮為特進,封台登郡王……開元二年(714年),立土主廟”,巍寶山南詔土主廟因此成為分散全國各地土主廟的總土主廟。從公元714年至今,全國各地彝族同胞和其他民族群眾紛紛涌上巍寶山,殺豬宰羊,載歌載舞,以彝家古老傳統特有的方式尋根祭祖,祭祀大土主細奴邏,一千多年從未間斷過。2007年,“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文古籍第十二次協作會”在巍山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將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確定為中華彝胞祭祀南詔大土主的主祭日,將巍寶山南詔土主廟確定為中華彝族祭祖聖地。提升南詔土主廟祭祖聖地旅游文化品牌,挖掘展示“中華彝族祭祖聖地”南詔土主廟古老神秘獨特的土主文化,恢復重建巍寶山北麓前新村南詔始祖細奴邏故居,規劃建設前新村“南詔文化風情園”,打造前新村體驗鄉村彝族原生態風情旅游,打造“南詔國母、南詔王及王妃貴族”洗浴“國池”巍寶山南麓南詔湯池洗浴文化體驗游,打造“老君點化細奴邏”神秘傳說體驗游。

  加大對巍寶山長春洞、斗姆閣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復,打造雲南道教文化研討、探秘旅游。建設南詔湯池高星級酒店,建設好巍寶山腳雲南紅雲集團巍山煙草庄園。著力打造巍山境內分布在彝族聚居地的20多座供奉南詔王及王孫貴族的土主廟,充分展示獨特的彝族祭祀文化內涵。同時,打造巍寶山周圍南詔王室蒙氏后裔隱居彝族村寨風情游,在南詔鎮和巍寶山鄉打造“茶、羅、阿、閉、字”等源於南詔王室“蒙”姓的南詔王室后裔村落“農家樂”,讓游客體驗彝家山寨風情和神秘的風俗。打造探尋南詔王陵、觀賞五印山美景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慕名前往探秘。明代史籍《淮城夜話》載:南詔王陵在五印山,但至今查無蹤跡。五印山生態保存完好,每年農歷二、八月都會出現海市蜃樓奇觀,風景迷人。打造馬鞍山青雲南詔王室后裔茶勿底故居萬畝核桃、華山鬆、紅雪梨綠色生態風光探秘觀光游。

  著力打造好“南詔王宮、南詔古都、彝祖故裡”旅游文化景區建設的同時,實施好“四個一”工程:創作一部南詔文學經典作品,創作一部彝族經典名劇,創作一支彝族經典歌曲,創作一部南詔經典影視劇﹔成立巍山南詔歷史文化旅游景區建設發展委員會,成立巍山縣南詔文化研究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景區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打造節慶文化,精心組織和舉辦南詔文化節、中華彝族祭祖節、巍山小吃節、火把節等節慶。

  (作者系中共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委副書記、巍山縣人民政府縣長)

(來源:雲南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