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運平 朱磊
2012年12月19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這話朴實無華,醒目地印在寧夏靈武市《人大代表履職手冊》的每一頁。
設“代表之家”、建“民意表達室”、創立人大代表聯系基層服務群眾機制……靈武市各級人大代表走上田埂、走進尋常百姓家,在傾聽群眾呼聲時知民意,在化解矛盾糾紛中解民憂,在暢通訴求表達上化民怨。
“不再是單打獨斗,不再是有心無力”
“‘四手代表’是啥?見面握握手、開會舉舉手、散會招招手、會后不動手。”
“誰說的!”靈武市公共事業局清潔工金波不服氣,2007年剛當選銀川市人大代表時,她渾身是勁。每天凌晨3點她要去清掃大街,但如果沒有早班,她就到處跑調研。可幾年時間,不僅沒有拿出有效的議案,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鮮見政府部門落實。
2010年3月,靈武市動員552名三級人大代表分片區成立85個代表小組,每個小組每季度必須聯系基層一次。市人大印制了8萬多份人大代表履職手冊、人大代表聯系卡,並陸續建立了“民意表達室”和“代表之家”。
“會后,手頭的幾十張聯系卡一下子就全發完了。卡片很管用,不到兩天就有電話打過來。”
“靈武一小校舍太陳舊,你們能看看不?”
金波有些興奮,下班騎著自行車就往靈武一小跑。這所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小學,年久失修,牆體裂縫,校舍容積有限。
回來后,金波在位於街道辦的“代表之家”和其他組員商量,聯名寫了個建議。很快,時任靈武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馬文山和代表小組一起來到靈武一小。
“看來是真要干。”一小校長畢小寧笑呵呵地回憶:“過去向上級部門反映過,但一直沒解決,還以為人大代表也來走走過場。”
修建靈武第一小學的建議很快提交到市人代會。2011年銀川市人代會上,被確定為大會議案,撥款很快下來。10個月后,一座嶄新的校舍拔地而起,當年投入使用。
“這代表聯系基層的活動真管用,各級代表分組,有事商量著辦,不再是單打獨斗,各級部門重視,不再是有心無力。”金波感慨。2012年換屆,金波連任銀川市人大代表。
“調研都是腳底板跑出來的,建議都寫在腦子裡”
靈武專門出台規定,代表應如實記錄聯系基層組織和群眾的情況,每半年主動向市人大常委會書面報告履職情況,年底在聯系單位公布,接受群眾監督。靈武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劉軍說:“不能完成履職的代表,不再進入連任推薦名單。”
在長棗專家馬英貴眼裡,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的推開,為他打造了一個更大的平台。
馬英貴是銀川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他通過調研,建議將崇興鎮老鼠嘴附近的泥沼地改造成水庫。建議得到採納,2000多畝的水庫建成,過去的荒山野嶺變得生機盎然。在他指導下,老鼠嘴附近的村民開始轉變種植結構。村民說,“主動上門走訪,又送政策又帶技術,這樣的代表,誰不擁護?”
有了調查研究,有了百姓支持,老馬更有底氣。2011年一次代表會議上,老馬“放了炮”,對一位念稿子的領導大聲說:“我們的調研都是腳底板跑出來的,建議都寫在腦子裡。念稿子還不如讓我們先說。”老馬的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人大代表架起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
東塔鎮干部紀保金,難忘兩句順口溜:“家住黎明,生活不行”,“現住黎明,幸福安寧”,說的都是黎明村口的那條干道。
當了5屆人大代表的紀保金說:“這條干道30年沒建起來,卻在我聯系基層時建成了。”2011年,紀保金和其他代表寫了一份建議,得到靈武市人大常委會的重視並立項。但還有一個重頭工作需要解決,沿路村民的宅院要往裡挪,給馬路讓道。老紀召集其他人大代表在“民意表達室”碰頭,“放心,我們去做工作。”
不到3個月,沿路近200戶村民挪了院子,5個月,道路正式建成通車。
“人大代表架起了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我們要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在推動人大代表聯系基層工作常態化、實效化上下功夫。”靈武市委書記李建軍表示。
兩年多來,人大代表帶回建議和意見124條,其中上報銀川市人大2條,靈武市人大19條,區域103條,都在代表協調下由所在鄉鎮解決。
人大代表咋個當?代表說話咋頂事?代表調研咋深入?靈武的探索,值得期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