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彭水“蜂王”一年育出中蜂3萬群

2012年12月06日13:22    來源:重慶日報

龍訓明向記者展示中蜂釀出的蜂蜜。 記者 龍丹梅 攝

  彭水“蜂王”龍訓明的育蜂基地位於黃家鎮金池村二組,離縣城近1個小時車程。兩年前,當他到彭水縣選址為中蜂“筑巢”時,獨獨選中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黃家鎮,正是看中了這裡擁有春夏秋三季蜜源,能為中蜂繁育提供充足“養料”。

  近日,當記者來到金池村時,這位“蜂王”正在為蜜蜂越冬做准備。這是一年裡唯一沒有蜜源的季節,若順利地讓蜜蜂們存活下來,明年就能新育出10萬群中蜂。

  曾參與編制中蜂養殖地方標准

  冬季是一年裡唯一沒有蜜源的季節,龍訓明帶著技術人員將蜂脾(蜂箱內整齊排列的板狀蜂巢)排列得稀鬆一些,讓分散在各個蜂巢的蜜蜂們能更緊密地“抱團”抵御寒冬。

  僅僅這樣還不行。到了最冷的時節,還得在蜂箱內放置稻草,在箱外蓋上塑料薄膜,這樣蜜蜂們便能蟄伏到明年3月,到時候開箱便能進行春繁。

  龍訓明所養的蜜蜂名叫中華蜜蜂,又稱中蜂、土蜂,是我國獨有的蜜蜂品種。這種蜜蜂因個頭小、吻較短、容易飛逃以及採蜜量不高,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便陸續被我國引進的意大利蜂所取代。

  正說著,手上揭開蜂箱蓋的動作略大了些,箱中的蜜蜂“嗡嗡”地飛出蜂箱,朝著龍訓明的左手便是一蜇。“哎喲”,他抬起左手,一根褐色的毒刺赫然留在他的食指上。“越冬的中蜂群最易煩躁,感覺受到了侵犯便要群起蜇人。”龍訓明說。

  龍訓明今年37歲,卻有著21年的養蜂史。盡管他參與編制了今年5月1日頒布實施的重慶市地方標准《中蜂原生態蜜生產技術規范》,但他仍視自己為養中蜂的“新手”。

  一家四代都是“蜂王”

  龍訓明是大足縣寶頂鎮人,從1879年,其曾祖父龍成宜用竹籠引來五六群中蜂起,他家便開始飼養中蜂。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引進意大利蜂,龍訓明的父親也開始養起了意蜂。

  龍訓明16歲開始隨父親一起養意蜂,至今已21年。說起中蜂和意蜂的差別來頭頭是道。

  意蜂個頭大、吻長、能夠採摘深花管植物的蜜源,產蜜量比中蜂高得多。同一個採蜜季節,一個意蜂群的採蜜量可能是一個中蜂群的三四倍。特別是意蜂性情溫順、認路的本領也強,一旦成群后不像中蜂一樣容易分群跑掉,因此當時受到了廣大蜂農的普遍歡迎。

  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中蜂和意蜂的“大戰”。由於意蜂個頭大,幾十隻意蜂就能輕易地侵入中蜂蜂巢,殺死蜂王,從而導致整群中蜂“解體”。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隨著意蜂在全國的“風靡”,中蜂的生存空間被“絞殺”,開始進入“衰亡期”。2006年,中蜂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但近年來,中蜂開始重新崛起。最直接的表現便是,一斤中蜂蜂蜜可以賣到80—120元,比意蜂蜂蜜價格高出2—3倍。

  一年育出中蜂3萬群

  同樣是蜂蜜,為何價格差別如此大?

  龍訓明告訴記者,這主要是由於花源不同。意蜂種群大,產蜜量高,因此需要大面積花源才能維持其生存,意蜂蜂農不得不跑遍全國各地追趕花期,這就導致意蜂蜜多以單一花源為主,口感也較為單一。

  而中蜂種群小,僅靠零星蜜源就能維持其生存,且中蜂耐寒能力強,因此特別適合在山區定地飼養。而山區蜜源以深山零星生長的中草藥、野花等為主,中蜂採集各種蜜源后,釀出的蜂蜜在口感上更有層次感,蜂蜜中的營養成分也格外豐富。

  重慶“兩翼”地區多以山區為主,適合發展中蜂。2010年,受彭水縣邀請,龍訓明來到黃家鎮,投入200萬元建起了中華蜜蜂保種繁育基地。

  和養意蜂比起來,養中蜂要難得多。這主要是因為中蜂特有的生活習性,野性“頑固”。一旦生活環境稍微不適應,便要全群飛逃,如果飼養技術有一點不過關,蜂農便隻能看著自己的“錢袋子”從眼皮底下飛走。因此,中蜂繁育地必須遠離意蜂。

  一邊看書學習,一邊在實踐中摸索,龍訓明的中蜂繁育基地不但成功地繁育出了中蜂,還建起了6個擴繁場,僅今年一年便育中蜂3萬群,分別銷往彭水、黔江、石柱、涪陵等地,供不應求。

  帶動5000多戶蜂農飼養中蜂

  由於剛被蜜蜂蜇了手,在打開下一個蜂箱時,龍訓明的動作便小心翼翼了許多,這次他取出的蜂脾正中有一隻特殊的蜜蜂,腹部比其它蜜蜂略長,所到之處,群蜂紛紛避讓。原來,她就是這群蜜蜂的“核心”——蜂王。

  要成功繁育中蜂,蜂王的培育至關重要。龍訓明告訴記者,工蜂和蜂王的區別就在於蜂王產在工蜂修筑的王台(蜂王的巢房)內,從出生起就由工蜂終身喂養蜂王漿;而工蜂產在普通蜂巢內,僅在出生的最初3天能吃到蜂王漿。

  他通過用蜂蠟人工仿制王台,將2—3天的幼虫移到人造王台中,讓工蜂產生錯覺,一直用王漿來喂養人造王台中幼虫的方式,培育出新的蜂王。這樣,一年下來,一群中蜂可以分成12—15群。

  正說著,專程從靛水街道五湖居委趕來的蜂農毛順才要訂購明年的中蜂。今年3月,他以每群430元的價格購買了110箱,兩季花期后產蜜1400斤,蜂蜜以每斤80元的均價賣得近12萬元,明年他還想繼續擴大規模。

  和毛順才一樣,在彭水,目前有5000多戶蜂農飼養中蜂,該縣蜜蜂保有量達7.6萬群,而這個數字每年還在增加。在彭水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謝太侯看來,發展中蜂的意義不僅在於帶動農民增收。由於中蜂是本土蜂群,嗅覺靈敏,善於搜索零星蜜源,如果沒有中蜂的授粉,一些本地零星分布及冬季開花的植物生存會受到影響。

  謝太侯介紹,彭水縣正在籌建中華蜜蜂產業園,要讓更多人了解“土生土長”的中蜂。

(來源:重慶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