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修修補補——
明確20條標准
破,需要勇氣﹔立,需要對人才培養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
在十八大精神學習討論中,校黨委認識到,以前那種在技術干部培養標准上的修修補補,已難以適應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從根本上找准新一輪教改的突破口。
按照“能打仗,能打勝仗”這個標准,什麼能力重要就培養什麼能力。他們圍繞陸軍初級指揮生長軍官領導素質和指揮才能等,確立了包括團隊精神、國際眼光、創新力、決策力、執行力等在內的20條育人標准,構建了科學文化通識教育、工程技術專業教育和軍人職業基礎教育三軌並行的學歷教育新模式,形成了“信息主導、指技融合、軍政兼優”的人才培養新思路。
突出信息主導,將信息素養納入學員核心素質培養。重點建設10個與軍隊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領域,加強指揮信息系統、天基通信系統等17個與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密切相關的專業方向。
注重技指融合,儲備較強實力和發展潛力。形成以綜合學科為基礎、以軍事指揮為導向的專業新體系﹔增設聯合作戰基礎知識、非戰爭軍事行動等數十門跨學科、跨專業課程﹔將赴軍兵種部隊見習、連續48小時野外生存等納入軍事基礎訓練體系。
強化軍政兼優,構建全面智能結構。實施軍事訓練學期化、課程化,每年舉辦一次“精英杯”軍事項目對抗賽﹔設置軍事體育技能、田徑、武術、健美等俱樂部20余個,擴建軍人心理行為訓練場、綜合訓練中心等專業訓練場地﹔構建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管理教育能力、戰時政治工作能力 “四位一體”的政治教學實踐平台。
推進機制創新——
探索“五法”改革
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明確,標准內容清楚,如果方法措施跟不上,質量必然大打折扣。校黨委在學習十八大報告時感到,推進改革,不能畏首畏尾,什麼方法管用就採用什麼方法。
近期,一場關於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潮在理工大學掀起,全校官兵圍繞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和總思路,在“教、學、訓、管、保”等“五法”改革上進行了新的探索。
實施教法改革。推行基於小班規模和網絡平台的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協作式等教學模式,推行非標准答案、實踐應用能力考核,建立筆試、口試、課堂發言、調研報告、想定作業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考評制度。
倡導學法創新。改變被動、單一、機械的學習傾向,開展基於圖書館、小組合作、網絡平台、開放實驗、俱樂部活動的自主學習模式,設立自主科研基金和學術交流基金,推行綜合學分、優秀學員培養、自主學習管理等制度。
推進訓法轉變。緊貼部隊實際,增加實踐環節和現地教學比重,實行學員組訓、班組對抗訓練,成立國際軍事競賽俱樂部,建設“以賽促訓”的軍事項目綜合競賽平台,推動軍事訓練變“一刀切”為“分類訓”,形成內容遞進、標准遞增、能力遞升的訓練體系。
他們還在保障、管理等方面,都拿出了與轉型相對應的改革舉措。大學政委徐朝光說:“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學深吃透,真抓實干。盡管我們在探索中還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校黨委決心大,全校官兵勁頭足,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嚴本賢 馬勝偉 特約通訊員 楊代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