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06:17 來源:重慶日報
“感謝黨委和政府,感謝工會!沒想到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們這群老勞模還有人惦記著!”近日,正在東莞養病的綦江三角鎮村民、全國勞動模范劉曉燕再次接到綦江總工會的慰問電話時,仍然有些激動。
12年前,劉曉燕因做婦女工作出色,被評選為全國勞模。前幾年,她在東莞打工期間被確診為子宮肌瘤,住院治療。綦江總工會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送去2000元慰問金。此后,工會還不定期打電話慰問,就在不久前還幫助她順利轉為城市戶口。
“勞動模范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是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愛戴。”綦江總工會人士稱,近年來,綦江總工會在突出發揮勞模對於社會先進引領作用的同時,也把為勞模辦好事、辦實事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熱情關心勞模的身心健康,幫助勞模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建立困難勞模幫扶專項基金
綦江是個老工業基地,涌現出不少先進人物,迄今在世的就有3名全國勞模、57名省部級勞模。他們中,有被稱為綦江下水道“活地圖”的封承星,有18年堅守農村教育第一線的黎濤,有設計出小螺旋齒輪大幅增效的唐樹槐……這些勞模曾為綦江乃至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
歲月荏苒,勞模們逐漸老去。據綦江總工會摸底統計,年齡最大的勞模已91歲,超過60歲的有26人,還有29人因為收入低、患重病,被列為特殊困難勞模群體。
“勞模們年輕時為工作流汗,不能讓他們老了因生活流淚。”綦江總工會在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困難勞模幫扶專項基金,主要幫助因重病或其它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勞模。在基金使用上,工會遵循專款專用、嚴格審批的原則,設置專用賬戶,根據勞模的困難程度,確定補助標准,並實行公示和賬務公開。
8年來,綦江總工會共使用專項基金80萬元,資助困難勞模300多人次。
件件實事 辦到勞模心坎上
今年,綦江總工會舉行了慶祝“五一”勞模代表座談會,讓勞模們暢所欲言,暢談心聲。工會還組織22名勞模到桐梓短期療養,這些勞模年紀最大的77歲,最小的44歲,此舉受到勞模們一致歡迎。
與此同時,工會還聯系黨委、政府,給予勞模一些實質性的待遇。如憑勞模榮譽証在就醫和文化生活方面予以便利;建立工會干部走訪老勞模制度;為勞模聘請醫療顧問,定期為勞模提供健康咨詢,在勞模有需要時上門服務;幫助下崗、失業勞模及其家庭有就業能力的成員就業,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實現脫貧等。
“工會的幫助很實在,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72歲的勞模盧祥淮告訴記者,上世紀50年代,他成功發明新式步犁,在100多個合作社推廣,大幅提升了勞動效率,被授予省勞模榮譽。如今年紀大了,僅靠政府每月600元的扶持金度日。得知他的情況后,工會干部四處奔波,幫他爭取政策,讓他成為第一批入駐馬家坡廉租房的居民。如今,他住進了一室一廳的新房,房租每月才45元,生活負擔大為減輕。
近幾年來,綦江總工會做了許多細致工作,使勞模們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愛護,體會到全社會的普遍關心和作為勞模的無上光榮。“工會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老勞模唐樹槐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