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呼倫貝爾 美麗與發展雙贏的故事

2012年11月06日10:0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過去,呼倫貝爾市有大小煤礦近500座,土地因過度開發被破壞。草原的斑斑傷痕,使呼倫貝爾痛下決心,資源開發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出海拉爾向東北方向走不遠,就來到當地有名的寶日希勒煤礦。這裡是陳巴爾虎旗煤炭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煤炭開採已有50多年的歷史。出寶鎮,沿著崎嶇的沙石路駛向草原深處,沒多久,草原上出現了一些“大坑”,景象令人惋嘆。

“這是歷史留下的慘痛教訓!”在寶鎮副鎮長邵智佳的介紹中,記者了解到了這些“大坑”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鼓勵發展鄉鎮企業、個體經濟,全國各地小煤窯蜂擁而起,寶日希勒也未能例外。“小煤窯最多的時候估計得有120多個。”親身經歷過那段歲月的唐俊告訴記者。

現年67歲的唐俊1985年來到寶日希勒,在他的記憶中,那時的小煤窯產量最高的一年出煤也超不過2萬噸,一噸煤出了井口,也就是20多塊錢。

據邵智佳介紹,從1988年開始,呼倫貝爾市、陳旗就開始對小煤窯規范治理,至2000年,寶日希勒地區的小煤窯基本全部關閉。

小煤窯關了,但低水平的無序開採卻留下了近20平方公裡的沉陷區,裡面陷坑密布,不僅破壞了草原面貌,也給當地牧民及牲畜帶來了安全隱患。”陳旗國土局副局長胡智文告訴記者。

自治區有關部門對沉陷區治理十分重視,寶日希勒沉陷區治理被列為自治區46個重點治理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已經實施了5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積12平方公裡。

在剛剛結束的第5期治理工程現場,記者看到,治理完成的草原已恢復平整,長滿了種植的牧草,已經基本和周圍的草原融為一體。

“目前,剩下的6平方公裡沉陷區治理工程已經立項,預計明年開始動工,工程結束后,就可以還草原本來面貌了。”胡智文告訴記者。

“歷史給了我們深刻的警示,低水平無序開發的老路絕不能走。必須堅持美麗發展,不再讓歷史重演。”呼倫貝爾市委宣傳部部長孟鬆林說。

(責編:張湘憶(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