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不能忘卻的和應當祭念的
壯鄉父老對紅七軍跳崖犧牲七烈士自發立碑紀念記述  (2)
人民網記者  鄭盛豐  張驍鸞
2006年12月07日13:1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 76年后的江宏屯爆竹聲

  2006年4月5日中午,清明節,百戰山腳下。百戰山七烈士墓揭碑儀式暨七烈士清明公祭活動在這裡舉行。百色市平果縣榜圩鎮樂圩村江宏屯的全體村民,附近村屯的熱心群眾,榜圩初中、榜圩中學的師生代表,以及榜圩鎮政府的有關同志,共200多人參加了這一場由群眾自發組織的緬懷革命先烈的活動。

  如果不是親自面對,人們也許不會明白村民的質朴與執著。“哪怕是乞丐死在這裡,我們也要給他修個墓,清明要拜拜,何況是紅軍。”村民說。

  負責此項活動的兩個小伙子是不是黨員呢?韋鵬、陸地貴不約而同地說,“我們不是黨員,也應該做黨員該做的事。”並補充說,“村裡同志都要求我們要入黨呢。”

  說起修墓的最主要動因,兩位小伙子的總結是“富而思源”。十年前,江宏屯全是草房和泥土房,現在90%以上是樓房和磚瓦房,農民的摩托車、彩電甚至農用車很普遍,全村基本上戶戶有電話了。最體現村民生活好的方面可從文化生活看,作為90戶400多人的村屯,年年春節都會自我組織游園、組織老人照相等集體活動。村裡出了不少大中專生,也出過全運會的舉重冠軍、鄉鎮領導等人物。屯裡成立學生會,年年組織修路、理發、游園等活動,已堅持了10多年。

  江宏屯家家戶戶有自來水。當年,村民要喝水,隻能摸黑到多達77個階梯的地下溶洞裡挑水,所挑的是半桶水來半桶泥。1994年,村民自籌資金建起了全村人的水塔。凡是事關全村的事,人人都會行動起來。

  村裡與鄧小平同年出生的、現年103歲的老人韋忠信曾對村裡的年輕人說:“現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哪個皇帝不征收農民稅,現在的政府就不征收農業稅,這是農民的福啊。”他告誡年輕人要“知恩圖報”,要“飲水思源”,多做點對得起國家的事情。

  今年春節初一,全村人吃完飯在聊天時,不自主地又是聊到七烈士墓的老話題上。有村民提出,每年去祭拜,連放花圈的地方都沒有。有人提出,不能再等了,我們可以為烈士建墓。當時有人擔心,不知村民是不是全部人擁護,不料議題一出,在場村民全部支持,當晚就捐了296元建墓款。村民還表示,要把勇士當作我們的祖輩,既然他們死在這裡,每年就要像廟會一樣搞紀念活動,要讓下一代清楚這個事件,否則再過若干年,下輩會認為這是個假的傳說。說干就干,初二,村民去察看地形,初三就開始動工了。

  要建造七烈士墓,村民缺的是錢,有准備建房子的村民說,“我備有建房的水泥,你們建烈士墓要多少就拿去多少。”從詳細記錄的募捐冊上可看,村裡村外的人都捐了款,除了村民外,還有教師、學生、現役軍人、鎮上市裡的干部,還有捐5角錢的小朋友韋柱、捐10元錢的103歲老人韋忠信。在捐物上,有捐粗砂的,捐石灰膏的,捐水泥磚的,還有捐舊火磚的,凡是建造烈士墓應有的物資都有捐贈。據統計,4月4日、5日兩天群眾就捐了3040元,前后收到捐款6896元。

  今年春節初五,一狩獵村民說發現山崖上有露出地面的人骨頭,於是村民便爬上陡峭的山崖上尋找紅軍的遺骨。村民說,說也怪,第一次上去找遺骨,晴朗的天突然下起雨來,村民認為是上天感動了。后來,村民找到三處有骨頭。村民認為,這些遺骨一定是當年紅軍的,因為在這麼陡峭的山崖上,按風俗習慣,村民不會將先人葬在這種不平不整、怪石嶙峋的地方。

  接下去的一個多月,每天上午,在七烈士墓地便會響起三個大響炮,聽到響炮后,有空的村民便自扛工具到墓地無償做工。年輕的小伙子怎麼也想不到,村民的熱情一次次燃燒著他倆的心,村裡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小朋友,都去撿石塊壘墓台。一幫小學生更是勤快,小小年紀,排成一條龍在不斷地傳遞著小石頭。甚至還有一隻手的殘疾村民自始至終地參加所有的義務勞動。

  施工期間,早春陰雨連綿,村民不顧山路泥濘難走,硬是用肩挑背扛,在沒有一分錢報酬的情況下,把一個象模象樣的烈士墓碑建成了。墓碑建在百戰山陡峭的山腳下,並不影響任何耕地,墓區佔地約60平方米,墓地分三級台階,刻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字樣的碑高約6米。

  清明節這一天,江宏屯父老鄉親來了,特別尋訪邀請到的烈士家屬來,鎮上的學生來了,聞訊而來的人民日報記者也來了,這一場由民間人士籌辦的紀念紅軍戰士的祭拜活動就這樣順利地開始了。

  在公祭儀式上,百戰山七烈士墓籌委會副主任陸地貴做了一個飽含情感、慷慨激昂的講話。這位瘦俏而隻有103斤體重的小伙子說,“76年過去了,如果我們不為烈士建一座墓,以后的子孫將有可能認為這個悲壯的事件是虛假的,或是傳說,那將是歷史的悲哀,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罪過。”他多次哽咽得講不下話,熱淚橫流,他說,“76年了,你們的親人帶上家鄉特產巴馬香豬來了,你們一定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從今往后,你們不再寂寞,不再淒涼……你們坦然捐軀、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流傳在后人的靈魂裡﹔你們慷慨就義、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慨永遠與日月同輝,和天地同在!……青山萬年泣烈骨,紅土千秋頌英魂﹔誓當奮勇承遺志,共創和諧新乾坤!”

  七烈士家屬代表楊秀峰在致辭中說,“當年,江宏村村民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安葬了我們的親人,現在,又出錢出力建起紀念碑,我們作為烈士家屬后人,心裡難以表達對江宏村鄉親的深深感謝。”

  榜圩中學的教師代表蘭俊在致辭中說,“我們悼念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軀的七位勇士﹔品讀革命志士的頑強、堅貞、崇高和不朽﹔銘記源遠流長、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七烈士墓園的落成,為榜圩鎮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教材,為我校提供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基地。七烈士墓園,既是歷史的見証,又是后人的遺產,對於發揮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榜圩初中學學生代表在祭詞中宣誓:“這片的土地沒有辜負你們,這裡的人民沒有忘記你們,你們開拓的事業一定代代相傳。”

  清明這一天,村民在七烈士墓前燃放了好多爆竹,一陣陣硝煙也如當年一樣升起,但這是喝彩的聲音,是祝福與感恩的音響,不是當年淒慘的槍彈聲。(人民網南寧2006年4月6日電)
【1】 【2】 【3】 【4】 

   
 
(責編:蔣榮華)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