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峰明:現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副教授。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5年在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工作,任理論部主任。2005年8月調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等課程。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與社會主義理論,其中集中研究哲學本體論和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在《哲學研究》、《學術月刊》、《教學與研究》、《社會科學》、《學術界》、《高校理論戰線》、《北京日報》等刊物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
|
|
|
·科學發展觀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把“以人為本”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和“核心”的重要位置,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於科學發展觀的各個部分。“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就是要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全面發展”,豐富和發展生活內涵,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社會文明﹔就是要克服社會關系的“狹隘性”,革除社會關系的“對抗性”,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等社會關系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
· 資本話語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重視解決分配不公正、發展不平衡等各種各樣的實踐問題﹔同時,也不能忽視在“意識”、“觀念”、“理論”、“學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因為,和諧社會建設歸根結底就是尋求一種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的和諧,而人的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都受著社會意識的支配和影響。“意識”、“觀念”的背后說到底是一定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在起著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從學理定位和學科研究兩個方面著手,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馬克思主義的弱勢地位,從而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思想理論基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