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縱覽
蔡元培與中國共產黨 (3)
張家康
2006年11月21日08:44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楷 模
1931年6月15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所謂共產黨嫌疑的罪名,逮捕了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牛蘭(Noulens)夫婦。牛蘭是共產國際遠東局秘書,公開職務是“泛太平洋產業同盟辦事處”秘書,暗地擔負組織和資助中國工人運動的任務。牛蘭夫婦被捕后,在獄中四次絕食,生命垂危。蔡元培與宋慶齡聞訊后,多次過問此事,並且致電國民政府,“請求特赦牛蘭夫婦”。不久,陳獨秀等人也被捕入獄。蔡元培等又給國民黨當局去電報,要求“開其自新之路”。沒想到這一紙電文,卻遭到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警告,稱蔡元培等“電請保釋,系徇情蔽護,為反動張目”。蔡元培並沒被嚇倒,竟兩次去監獄看望陳獨秀,並為再版的《獨秀文存》作序。
在參與營救牛蘭夫婦、陳獨秀、鄧演達等的實踐活動中,蔡元培與宋慶齡、楊杏佛准備醞釀成立一個組織,動員國內外一切進步人士參與行動,共同營救政治犯,以保障人民民主自由的權利。1932年12月18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正式成立,總會設在上海,主席宋慶齡,副主席蔡元培,總干事楊杏佛。12月30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蔡元培在會上發表演說。他說,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服務宗旨是保障人權,“既同是人,就有一種共同應保障的普通人權。所以,我等第一,無黨派的成見”,第二,“無國家的界限”,第三,“對於已定罪或未定罪的人,亦無甚區別”。
蔡元培和宋慶齡等已將營救政治犯的私人行為,逐漸擴大成為社會知名人士參與的有組織的社會性行為,並產生出具有影響的作用力。牛蘭夫婦、陳獨秀、許德衍、侯外廬、劉煜生、廖承志、丁玲、羅登賢、陳賡、余文化、陳廣、陳淑英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得到民權保障同盟的營救和關心。可蔡元培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行動,為國民黨當局所不容。1933年2月12日,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執委做出決議:“蔡元培、宋慶齡等擅組民權保障同盟,發表宣言,保障反革命及共黨要犯,實破壞本黨威信,逾越中委職權,應請中央解散該團體,並於蔡、宋等以警告。”反動派不惜採取卑劣的特務手段,對民權保障同盟的主要領導人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恐嚇威脅,恫嚇不成,便真的下了毒手。6月18日上午8時,楊杏佛為國民黨特務所暗殺。蔡元培知道后悲痛憤慨,在去殯儀館處理善后時,對《申報》記者說:“楊先生為一文人,遭此非常變故,人民生命毫無保障。”楊杏佛遇害后,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被迫停止活動。人權保障活動剛剛出現的一點星光,就被專制獨裁的國民黨政權掐滅了。
魯迅說:“打死楊杏佛,原是對於孫夫人和蔡先生的警告,但他們是堅決的。”蔡元培不畏強權,仍為保障人權而斗爭。10月,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被查禁,蔡元培連發兩電,要求國民黨解禁。次年3月,何香凝之婿、共產黨員李少石被捕,蔡元培又給最高當局去函去電,要求無罪開釋。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后,他受魯迅之托設法營救。在國民黨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他提出:瞿秋白很有文學天才,中國不可多得,應網開一面,惜護人才。但是,卻遭到戴季陶等人的堅決反對。浙江最早的共產黨員徐梅坤,1927年7月在蕭山縣被捕后,關押於杭州陸軍監獄長達9年,這年冬,由蔡元培出具保狀,徐梅坤才走出牢房。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已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可是,時為行政院外交部長的汪精衛,卻暴露出明顯的親日傾向。作為多年的老朋友,蔡元培多次勸其改變態度,投身到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去。一次,汪精衛在南京請他吃飯,席間,蔡元培說:“我們應該堅定,應該以大無畏的精神去抵抗,我們的后輩也抵抗。中國一定有出路。”說話間,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淚珠滴入湯盤中,他竟和著湯一道喝了下去,舉座無不感動。
蔡元培已近古稀之年時,身體日漸衰弱,加之患有多年足疾,確實難以承負繁雜的社會工作。於是,他發表啟事說:“雖承各方體諒,不以奔走權門,創捐巨資相責,而文書畫諾,會議主席,與及其他排難解紛、籌款置產之類,亦已應接不暇,衰老之軀,不復堪此。”然而,隻要是抗日的社會活動,他還是要拖著疲弱之軀,勉力擔當。抗戰爆發后,他擔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國際宣傳委員會委員,與各大學校長聯名致電九國公約會議,呼吁國際社會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他還領銜發表全國大學校長、教授宣言,控訴日本破壞我國文化機關的罪行。
1937年11月27日,他由丁燮林及妻弟周子竟陪同到香港養病。在香港期間,他仍為全民抗戰而奔波操勞。次年5月20日,保衛中國大同盟和香港國防醫藥籌賑會舉辦美術展覽會,他參觀后,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他說:
“抗戰期間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寧靜的頭腦,又有強毅的意志。‘羽扇綸巾’,‘輕裘緩帶’,‘勝亦不驕,敗亦不餒’,是何等寧靜!‘衽金革,死而不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何等強毅!這種寧靜而強毅的精神,不但前方沖鋒陷陣的將士,不可不有﹔就是后方供給軍需,救護傷兵,拯濟難民及其他從事於不能停頓之學術或事業者,亦不可不有。”
9月23日,他又領銜與郭沫若等致電國際聯盟大會主席,要求國際社會對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制裁。
中國共產黨十分關注蔡元培的抗日言行,由衷地敬佩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主義氣節。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信國民黨中央並轉全體國民黨員信,提出在抗日的大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9月22日,毛澤東即給蔡元培發來一函,再提中國共產黨關於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創議,信中說:
共產黨創議抗日統一戰線,國人皆曰可行,知先生亦必曰可行,獨於當權在勢之袞袞諸公或則曰不可行……八月二十五日,共產黨致國民黨書,雖舊策之重提,實救亡之至計,先生將何以處此耶?……從同志從朋友稱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國事業,聞之而歡欣者,更絕不止我一人,絕不止共產黨,必為全民族之誠實兒女毫無疑義也。
蔡元培雖然沒有給毛澤東復信,但是,對國共兩黨的抗日態度,卻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對前來探望的劉海粟說:“現在大片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當權者對救國大業是包而不辦。”不滿情緒已溢於言表。反之,他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卻是心馳神往。1938年4月23日,吳玉章由歐洲回國,道經香港,前來拜訪,兩人親切交談。吳玉章重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話題,他聽后尤為高興,為國共兩黨能化干戈為玉帛、共赴國難、同抵外侮而欣喜鼓舞。他對吳玉章說:“國共能重新合作、共赴國難,為國家民族之大幸也。”
魯迅生前曾對馮雪峰說:“其實像蔡先生也還是一般地贊成進步,並不反對共產黨而已。到底共產黨革命是怎麼一回事,他就不甚了然,他甚至於悲憤地說:國民黨為了想消滅政治上的敵人連民族的存亡都可以不顧,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可知他同情革命者,也不過是為了民族而已。”確如魯迅所說,蔡元培對共產黨的革命不甚了然,正是因為不甚了然,所以,他才想多了解一些共產黨革命的真實情況。1939年8月,已過古稀之年的他,在病中閱讀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和其夫人韋爾斯的《續西行漫記》。他讀得很認真,在日記上記下了每一章的標題,還特別記下“其第三章中有‘共產黨基本政策,’‘論對日戰爭’等節,述毛澤東的意見,頗詳”。“第五章之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對於中國前途的希望,說得甚為懇切”。他對毛澤東論述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尤為關注,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前途充滿勝利的信心。
中國共產黨始終敬仰蔡元培的高風亮節。1940年2月5日,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在延安成立,毛澤東和陳雲等出席會議並講話,公推蔡元培為名譽主席。半個月后,延安舉行各界憲政促進會成立大會,毛澤東出席會議,並作著名的《新民主主義的憲政》的演說,會議又通過蔡元培為名譽主席團成員。3月5日,蔡元培病逝於香港。3月7日,毛澤東即發去唁電:
香港九龍奧士甸道蔡孑民先生家屬禮鑒:孑民先生,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遽歸道山,震悼曷極,謹電馳唁,尚祈節哀。
3月9日,中共中央又發去唁電,並派廖承志專程前去吊唁。4月14日下午,延安各界千余人在中央大禮堂舉行蔡元培、吳承仕二先生追悼大會。會場懸滿挽聯,周恩來送的挽聯是:
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這是對蔡元培一生精確、崇高的歷史評價,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緬懷和紀念這位為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哲人和先賢。
(《黨史縱覽》授權人民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
【2】
【3】
來源:
zzzzzz
(責編:蔣榮華)
相關新聞
·
革命伴侶 模范夫妻
[2006-11-03 08:11:53.279129]
·
長征路上的洪學智
[2006-11-06 10:00:53.264016]
·
參加過長征的安徽籍將領名錄
[2006-11-07 08:52:07.729375]
·
賀龍題寫的錦幛
[2006-11-08 09:01:43.347145]
·
長征路上的《紅星》報
[2006-11-14 08:29:37.243808]
·
李克農延安組建棗園文工團 (2)
[2006-11-17 09:26:20.618833]
·
李克農延安組建棗園文工團 (4)
[2006-11-17 09:26:21.135375]
·
參加過長征的安徽籍將領名錄 (2)
[2006-11-07 08:55:34.872537]
·
李克農延安組建棗園文工團
[2006-11-17 09:23:07.116919]
·
李克農延安組建棗園文工團 (3)
[2006-11-17 09:26:20.914726]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