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北大荒輝煌六十年>>媒體聚焦

托起農業“半壁江山”──黑龍江墾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紀實 (2)

侯昭純 徐國春 謝振華
2007年08月07日15:36   來源:zzzzzz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壯大龍頭 全力推進產業化快速發展

  “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關鍵是實現畜牧產業化發展!”這是墾區各級干部群眾達成的共識。進入“十五”以來,墾區圍繞實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確立了集團化運作強化龍頭、規模化經營壯大基地、科學化飼養提質增效,走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道路。依靠資產重組壯大龍頭。墾區過去有大小奶粉廠40多家,由於經營分散、規模小、市場競爭能力弱,加上經營機制原因,造成多數奶粉廠經營困難,出現長期拖欠奶款現象,影響了群眾發展奶牛積極性。為振興墾區乳業,墾區實施了以“完達山”為龍頭的名牌牽動戰略,2000年通過收購、控股、租賃等形式完成了與墾區及省內28家乳品企業的重組聯合,並搶抓機遇,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擴大液態奶生產能力,完達山乳業牽動輻射了墾區55個農(牧)場和27個市(縣)的奶牛養殖業發展,企業每年為養牛戶兌現奶資4億多元。經過改革、改造、改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實施,使“完達山”成為國內馳名品牌。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轄41個生產廠,擁有員工4000多人,擁有良種黑白花奶牛30多萬頭,機械化擠奶站230個,制冷式收奶站330個,年加工無污染、無公害優質鮮奶50余萬噸,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中國首家綠色食品乳品生產基地。完達山乳業可生產乳、乳制品、米麥制品、豆粉、飲料和保健食品等6大類91種產品,其中有四種產品被列為國家免檢產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歐美和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6月21日,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完達山” 以21億元的品牌價值列第300位。

  集中財力建大龍頭。完達山乳業的快速壯大,拉動了墾區奶牛業的迅猛發展,也更加堅定了墾區構筑大龍頭和推動畜牧業大發展快發展的信心。2003年,在寶泉嶺分局投資2億多元建設了年屠宰加工能力200萬頭的生豬屠宰加工廠,組建北大荒肉業集團公司,使該區域的生豬生產實現了快速發展,建成年出欄一千頭以上商品豬養殖小區150多個,還建成了飼料加工廠、包裝塑編廠、豬血深加工生化制品廠,以及20萬噸冷鏈等集加工、運輸、銷售於一體的完整價值鏈經營體系。為了提高企業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依托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優勢,2004年他們走出墾區與黑龍江望奎縣合作又建設一座年屠宰加工能力為200萬頭生豬的生產分廠。

  2005年4月,投資1.9億元建設的年屠宰肉牛10萬頭的北大荒牛業有限公司,引入世界一流的德國伙斯公司和荷蘭施托克公司的生產設備,生產上採用歐盟和美國農業部標准,實現當年施工當年投入生產。2006年屠宰肉牛5萬頭,拉動了分局內12個農場和周邊地區肉牛養殖業發展,去年這個分局肉牛飼養量達29.2萬頭。圍繞龍頭建基地。截止2007年6月末共建設肉牛養殖小區245個,肉牛集中育肥場420個,有各類家庭繁殖肉牛場 4820個,飼養基礎母牛7.7萬頭,2006年計劃出欄肉牛6萬頭。五九七農場依托龍頭加大力度建設基地,一年建成肉牛養殖小區56個,全場年出欄肉牛達1.7萬頭。

  北大荒鄂爾多斯羊絨股份有限公司的建成拉動了建三江分局絨山羊養殖快速發展,絨山羊存欄達60多萬隻,並輻射附近周邊市縣和東北地區﹔以友誼農場500萬隻大鵝屠宰廠為龍頭,帶動了周邊農場和集賢、寶清等地養鵝業的發展,大鵝飼養量近百萬隻﹔青年農場北方肉雞集團現已成為我省最大的祖代、父母代種雞生產供應基地。墾區企業生產的綠色食品、羊絨產品等都成為市場上頗具有競爭力的“搶手貨”。

  夯實基地 提高養殖小區建設標准 “十五”以來,墾區以“兩牛一豬”為主的畜牧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生產水平之所以實現了長足發展,主要是因為墾區上下科學規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資金扶持和科技扶持機制,有效的提升了畜牧業發展質量。

  墾區制定了優惠政策和扶持保障措施,包括:飼料地地租減免政策﹔畜禽引進貸款政策﹔畜舍建筑用地和建材優惠政策﹔購置畜牧機械補貼政策﹔奶牛、肉牛凍配補貼政策﹔防檢疫優惠政策﹔畜牧業發展基金建立與使用政策等。近年來,在國內外出現飼料漲價、畜產品價格低迷、畜牧業比較效益下降的嚴峻形勢時,墾區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發展基金的提取,每畝地提取不低於2元的畜牧發展基金,專項用於支持畜牧業發展﹔實行鮮奶價格直接補貼政策,對完達山乳業基地的農牧場養殖戶,每收購1公斤鮮奶直接補貼養牛戶0.1元﹔加大飼料地減免力度,對奶牛養殖戶給每頭成母牛3畝、育成牛2畝青貯料地,免收或減收50%以上費用﹔實行奶牛、生豬貸款貼息政策,對貸款外購奶牛和生豬的養殖戶給予貼息﹔對購買擠奶機械實行價格補貼。這些政策對保護廣大養殖戶的利益和調動職工群眾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打牢墾區畜牧業發展的基礎,通過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支持、銀行貸款、企業和職工自籌等形式加大對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墾區每年投入畜牧業發展資金4億元左右,使畜牧業發展的“硬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為了推進畜禽飼養舍飼化,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了一大批彩鋼板、磚混結構和板夾泥等不同檔次的畜舍,極大地改善了牲畜飼養環境,已建畜舍總面積814.3萬平方米﹔推廣以機械化擠奶為重點的榨乳機械,全局奶牛戶100%實現了機械榨乳﹔為提高了青貯飼料生產水平,建成永久性青貯窖5320個,總容量達102萬立方米,購置各類青貯收獲機械達2400多台,青貯收獲實現了100%機械化。

  為了加快墾區畜牧業從傳統粗放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向集約化、現代化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提高現代畜牧業生產水平。墾區制定實施了《奶牛小區建設標准》、《養豬場技術管理規程》、《奶牛小區管理辦法》等標准,把推進畜牧養殖小區建設作為考核各級干部工作目標的重要內容。實行以農場投入為主,總局重點支持的原則,嚴格按照畜禽生產和防疫要求科學規劃,將科學飼養、良種應用、定點防檢疫等技術集成於一體,為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種專業化和綜合配套服務,逐步規范廣大養殖戶生產經營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養殖戶的收入。目前,全墾區已建成各類標准化畜牧養殖小區1284個、家庭牧場小區22886個。同時還建成一批千頭規模奶牛、萬頭規模生豬的標准化養豬小區,牡丹江、北安分局奶牛入區率分別達到70%和55%。海林農場5600頭奶牛全部進入13個小區舍飼,成為墾區第一個奶牛100%進入小區的農場。到今年初,墾區奶牛存欄5000頭以上的農場達到30個,其中奶牛存欄超過萬頭的農場有5個﹔肉牛存欄5000頭以上的農場有23個,其中肉牛存欄超過萬頭的農場有14個。八五一一農場和綠色草原牧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現代化奶牛示范場。

  科技興牧 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

  畜牧業生產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目的。近年來,墾區通過健全技術服務體系、推廣實用技術和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了畜牧生產的科技含量,畜牧業生產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墾區每年畜牧業養殖增效近4億元。

  墾區把技術服務體系作為支撐產業科技含量的技術平台,自上而下逐級建立健全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配齊配強各類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人員,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廣大技術人員在畜禽繁育、疫病防治、技術傳授、飼草飼料供應等環節深入一線提供優質服務。按照“強化總局級、完善分局和農場級、規范管理區級動物防疫站”的建設原則,墾區加大畜牧防疫體系建設投入。據統計,近三年墾區用於防疫體系建設投資逾億元,投入超過前20年的總和。其中利用國家項目資金3912萬元,總局投資2500萬元,農場配套資金5000萬元,購進各類檢驗監測儀器設備5100台(套),完善了104個農場和9個分局動物防疫站建設。2005年各農牧場自籌資金改善740個管理區防疫所的基礎設施。目前墾區已建立各級動物防疫站(所)855個,有80%的管理區防疫所達到了“兩室”(診療室、辦公室)、“六有”(藥品櫃、器械櫃、常規器械、常規藥品、工作服、保定欄)的建設標准。同時,墾區十分注重加強對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培訓,連續兩年在八一農墾大學舉辦基層獸醫人員臨床診斷技術高級學習班,舉辦了16期疫病監測人員培訓班,培訓學員410人次。

  為了確保畜牧防疫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墾區實行目標管理,層層簽定行政、業務“雙軌”防疫目標責任狀。推行“五強制、兩強化”措施,堅持“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補針”制度,確保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對奶牛、肉牛、羊進行結核和布病的集中檢疫。為防止外疫傳入,墾區制定了《外引偶蹄動物管理暫行辦法》,並嚴格實行引種報批報檢制度,加強產地、運輸及屠宰檢疫的監督管理,確保產地檢疫開展面100%、屠宰檢疫率100%。墾區每年都組織畜牧、衛生、工商、公安等部門進行多次市場聯合檢查,確保人民吃上放心肉。

  為了及時將先進的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到實踐當中,近年來墾區重點開展了畜禽飼養管理標准化體系建設和畜牧實用技術推廣活動。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了《綠色食品 奶牛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 肉牛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 生豬生產技術規程》等20多項生產技術規程,按綠色生產標准對養殖戶進行培訓,在墾區內實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增強了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墾區還下大力氣推廣全株玉米青貯飼料、奶牛肉牛凍配繁育、肉牛生豬經濟雜交、畜禽全價日糧應用、疫病綜合防治等五項實用技術。推行“兩牛”良種凍配技術,對奶牛、肉牛凍精統一管理,奶牛凍配率100%。肉牛生豬推廣了經濟雜交模式,商品豬雜交率80%以上﹔三元雜交豬佔出欄豬70%以上。2006年墾區青貯種植面積達60萬畝,生產全株青貯玉米飼料242萬噸,保証了每頭成年奶牛8噸供應量。

  大力引進推廣優良畜禽品種是提高畜產品品質的重要保障。墾區先后引進澳牛5000多頭,極大地改良了奶牛品質。2006年墾區奶牛平均單產達5.3噸,比2000年提高0.66噸,並出現了一大批奶牛單產6噸以上的養殖示范園區。其中海林農場奶牛平均單產達6.5噸﹔凍配推廣成效顯著,奶牛優質凍配率達100%,肉牛品種改良率達到78%。生豬杜洛克、長白、大約克夏三元化雜交比例達84%﹔引進遼寧、內蒙優良絨山羊品種,優良品種率達到90%以上。墾區畜禽良種率達90%以上。

  推進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是幾代北大荒人追求的夢想。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創造了大量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給人們提出了解決環保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難題,為了探索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思路,海林農場用牛糞的生物質能生產沼氣,探索出了“養殖小區-沼氣生產-有機種植-養殖業”的循環式清潔健康養殖模式,大型沼氣站的建成運行,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使千家萬戶用上清潔新能源,改善了生活、生產環境,用沼氣的副產品作肥料,生產出了有機食品,為新農村建設趟出一條新路。

  回眸輝煌60載,北大荒人甚感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潛力巨大、空間巨大。面向“十一五”,黑龍江墾區將堅持實施“主輔換位”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增效和職工增收為目的,堅持科技興牧,努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速標准化飼養、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進程,抓好區域發展布局、龍頭與基地建設、飼養總量與質量、畜牧業總產值和人均牧業純收入五個突破,提高墾區畜牧業的整體產業素質和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到2010年畜牧業發展目標是:年畜牧業增加值達到85億元,佔農業增加值的40%。奶牛存欄50萬頭,牛奶產量155萬噸﹔肉牛飼養量130萬頭,其中:存欄80萬頭,出欄50萬頭﹔生豬飼養量750萬頭,其中:存欄300萬頭,出欄450萬頭﹔羊飼養量320萬隻,其中:存欄220萬隻,出欄100萬隻,羊毛產量1725噸﹔家禽飼養量3600萬隻,其中:存欄1200萬隻,出欄2400萬隻(其中鵝出欄800萬隻),肉類總產量49.07萬噸﹔禽蛋產量5萬噸﹔鹿存欄2萬隻,鹿茸產量10噸﹔漁業養殖水面35萬畝,水產品產量2.1萬噸。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有大突破:生豬屠宰加工50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50萬頭、禽類屠宰加工5000萬隻、鮮奶加工50萬噸、羊綜合加工500萬隻。

  (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供稿)

【1】 【2】 

  
(責編:楊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