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老紅軍劉應啟>>人物故事
戰斗英雄劉應啟在戰場中的故事
夏增忠 丁海林
2006年10月26日14:38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劉應啟小傳:江蘇省揚州軍分區干休一所正軍職離休干部,河南省商城人,96歲。1930年參加革命,23年戰斗生涯中,三次過雪山草地,參加“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嘉陵江戰役、百團大戰、中原突圍、上甘嶺戰役、金城戰役等大小戰斗150多次,先后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榮譽勛章。

  醫院無法治好的腳傷,他幾仗打下來卻不治而愈

  劉應啟12歲時,父母親先后去世,姐姐出嫁,弟弟病死。他親眼看到了紅軍,看到了革命暴動,聽到了紅軍的宣傳和講話,受到鼓勵與教育。1930年2月,他在地下黨王先生介紹下,找到南山上的紅軍,參加了革命,先后在鄉中隊、區大隊,縣獨立團、獨立四師十團當戰士,主要任務是和大刀會、民團、固始縣戴民權、黃川張方進行斗爭,打了不少土寨子。

  一次在反對敵人的4次圍剿的戰斗中,敵機施放毒氣,劉應啟左腳傷口不幸染毒潰爛,被送到了條件簡陋的野戰醫院治療。此時醫院正忙著搬家轉移,因為反四次圍剿斗爭失敗,張國燾先犯左傾輕敵,后犯右傾怕敵,敵人深入到根據地來了,無法展開殲敵,要轉到外線尋機殲敵。院長見他的腳傷無法治好,就把10塊大洋塞到他的手上說:“你恐怕不能再干革命了,回家養傷去吧。”

  “這不是當逃兵嗎。”劉應啟說:“我要革命,不要錢。”他把腳包扎了一下,拄著拐杖回去找部隊去了,走了幾百裡地,終於在新州前線找到了隊伍。奇怪的是,幾次仗打下來,他的腳傷卻不治而愈了。

  32人先鋒隊強渡嘉陵江,隻有他1人生還

  1935年1月下旬,劉應啟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發動了廣昭戰役,爭取在廣元與昭化之間撕開一道缺口順利渡江嘉陵江,向川甘一帶發展。22日,廣昭戰役打響,由於兩城敵軍固守,紅軍進攻數日數未下,后主動撤出,准備創造條件渡江,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

  3月28日,部隊再次渡江。27團二營是尖刀營,四連一排擔任打先鋒的任務。宣傳股長劉應啟也被派出趁著夜色渡江。32個人坐著5艘小船和8隻牛皮船,劈波斬浪飛快地駛向對岸,不料到了對岸被敵人發覺。危急時刻,劉應啟對排長說,我們人少消滅不了敵人大部隊,不能死打硬拼,你先帶領大家沖到對面山上,隨時准備接應后繼的渡江部隊,我在后邊掩護。

  “紅軍過來了,紅軍過來了,正在上山”。這時,5名敵人在隊伍后面大叫。駐守的敵軍得知我軍行蹤,后繼渡江部隊面臨更大的危險。劉應啟急中生智,朝亂叫的敵人扔去一個手彈,正好在叫聲中爆炸了,那些敵人馬上就無聲無息了。先鋒隊到了山頂,天已經亮了,大家發現大部隊還沒有過江,突破口被敵封鎖,都很焦急,劉應啟一邊穩定軍心,一邊思考對策。

  山下兩邊各有一個營地,在山頂能清楚地看清敵人動靜。下午兩點鐘,兩個送信的敵人到山對面的營地,剛上山頭就被先鋒隊殲滅了,敵人發覺不對勁,隨后調來一個連包圍了山頂,敵眾我寡,情況非常危急。劉應啟果斷地帶領大家與敵人戰斗。混戰之中,一個頭上戴著大蓋帽的軍官舉起大軍刀向劉應啟頭上砍來,在這萬分危險時刻,兩聲槍響,敵人應聲倒下,原來他和敵人背后一名戰士同時開了槍,敵人的軍刀砍在他的左肩上,把棉襖砍破了。這次在戰士們英勇頑強的戰斗下,共消滅30多名敵人。

  劉應啟決定帶著隊伍撤回,准備渡江與大部隊會合。他們一路打到江邊,后面敵人追上來了。“快跳下江游過去。”劉應啟喊著,一個小號兵、小衛生員不敢下水,被沖上來的敵人抱走了。敵人又沖上來抓他,他對著敵人放了3槍,縱身跳下江裡,在水下向左游了幾步,再轉向右。敵人邊向江裡開槍邊喊叫:“快回來,不回來會死在江裡喂魚的。”有的往回游到江邊被敵人用刀砍死了。他在水上游一會,再沉到江底用一隻手抓江底泥爬幾米后再上來呼口氣。一次當他露出水面,隻覺得著頭皮一麻,身邊的江水漸漸變紅了,這才知道被一顆子彈擊中了頭頂,把頭皮和腦骨掀了一塊下來。他忍著劇痛上了岸,爬著回到了大部隊,就昏死過去了。那次行動,32人先鋒隊隻有他一人生還。至今,他隻要帽子一揭,就能看到頭頂的那條“彈溝”。

  三過草地,他和隊員收容300多名病號和彩號

  三過草地,劉應啟都是在最艱苦的收容隊裡收容病號、彩號。他還清晰地記得李先念在過草地時說過的一句話,“前面部隊吃豌豆頭,中間部隊吃豌豆杆子,后面部隊吃豌豆根子”。過草地前部隊准備了不少干糧,過草地的時候一個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糧就吃野草,吃牦牛糞便。

  他在收容隊中抬擔架,背傷員,有時候一抬就是半天,除了跟戰友輪換著抬傷員外,每天都要背、扶病號和彩號。戰友沒吃的了,他就將身上帶的干糧分給傷員們吃,而自己餓得實在受不了時,隻好吃草根、牦牛糞。

  收容隊在后面,危險性很大,一怕不明真相的藏民追殺,二怕跟大部隊落下距離,三怕戰士們體力不支倒在路上。幾乎每一次過草地,都要遇上幾遭。他發揮做政治工作的特長,耐心地向藏胞引導說服,最后才得以讓病傷的戰友通過。

  第二次過草地的時候,收容的傷病號行軍到草地深處。突然,狂風卷著冰雹,冰雹裹著沙石,帶著一股駭人的嘯聲襲來。在一個土坡下,劉應啟遇到一個戰友,頂風冒雪行軍累得全身都已發軟,再加上坡陡泥滑,他怎麼爬也爬不上去,而身后就是一片沼澤地。他頂著冰雹奔上前,緊緊地拽著戰友的手。

  “我實在走不動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戰友再次哀求。留下來,隻有等死!劉應啟不讓戰友再說話,讓他保存力氣,一邊緊抓住戰友的手,一邊喘著粗氣輕聲說:“抓緊!”看著劉應啟懇切的目光,那名戰友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還是伸出凍得發抖的另一隻手。一步、兩步、三步……早已筋疲力盡的劉應啟艱難地連爬帶拖,用另一隻手緊緊掐進土坡的泥裡。終於,戰友被拉出了危險區域,這時風也越來越凶猛。突然一個趔趄,他倆都摔倒了。眼看兩人就要滑進泥潭,恰好9團政治處主任肖明德路過這裡。肖明德飛快地將兩人拖住,然后拽著坐騎的尾巴,硬是把他和戰友一起拉上了坡。這個戰友被扶上肖明德的戰馬,直到趕上大部隊,才算躲過這生死一劫。

  每當遇到一些因傷、因飢餓而實在走不動的戰友,劉應啟就動員戰友說:“今天、明天有困難,走出草地就沒了困難。”在他的樂觀情緒的感染下,掉隊的戰友相互幫助,共度難關。他和戰友們還編寫了“睡泥地,蓋的天,頭枕山,星星明月來相伴,紅軍變成了活神仙,把那小鬼子嚇破了膽”等收營歌﹔“草原篝火滿天紅,行軍方向是朝東,領導我們干革命的是共產黨毛澤東,中國革命一定會成功”等打油詩,來鼓舞士氣激勵斗志。劉應啟和收容隊在過草地中收容掉隊戰友共有300多號。這些病號和彩號在他和收容隊員的照顧下,傷勢恢復后就返回原部隊,投入新的戰斗。

  伏擊日軍汽車運輸大隊,他率部隊1個小時毀敵車48輛

  百團大戰第三階段,我軍轉入反掃蕩作戰。1940年10月11日,上級給劉應啟所在的新10旅發來急電:“敵人正在大規模掃蕩總部和主力部隊,令你旅在和(順)遼(縣)公路上選擇有利地形(設伏)殲滅敵人的車隊,越快越好”。

  旅首長將這項任務賦予了28團。劉應啟迅速作出部署:一營集中輕武器、手榴彈,用一個連埋伏在南側公路兩邊山溝裡構筑陣地隱蔽好﹔二營在東山上准備殲滅由和順來援的敵人,三營作機動使用。

  13日上午9時偵察員報告:敵人的汽車運輸大隊由遼縣方向開來,有四五十輛,正向伏擊設下的口袋開來。

  可是,敵人很警惕、很狡猾,快到伏擊圈時,放慢了速度,先派一輛車開進我軍伏擊陣地內偵察。“情況有變,這一輛車不能打,要放過去,不然的話,打掉這一輛車,后面的運輸大隊汽車都開倒車跑回去了”。劉應啟要求部隊要隨機應變。敵第一輛車安全地開了過去,后面的車隊加快了速度,很快汽車全進入伏擊地帶。“開始打!”前面的車輛被劉應啟帶領的一個連攔阻住了,戰士們像猛虎下山一樣,輕機槍、步槍、手榴彈、炸藥包、汽油瓶等全部砸向敵人的汽車上,翻了跟頭的汽車堵住了后面車輛的道路。車上的敵人沒有清醒過來,就去了西天,一個也沒跑掉。從戰斗開始到結束,一個小時內,毀敵汽車48輛,敵人無一漏網,我軍無一作傷亡,受到劉鄧首長的嘉獎。

  在朝鮮戰場上,他和敵機玩起了捉迷藏

  “調劉應啟速來北京接受新任務”。1950年10月下旬,正在華北軍政大學高干隊學習的劉應啟接到總政電報時,高興得跳了起來說:“到朝鮮去打美國鬼子。”中國人民志願軍后勤部要組建五六個后勤分部,組織決定劉應啟任志后二分部政治部主任。五次戰役攻漢城的時候,劉應啟乘著小吉普車往前線趕,天上來了老美的油挑子,在車頭上轉。於是他跟老美斗智斗勇,命令駕駛員開著吉普車與飛機捉迷藏。車子先開得飛快的,突然一個剎車,把敵機撂到前面去了。等敵軍好不容易繞回頭時,車子一加油門,又把它甩到后面去了。敵機好幾次往下扔炸彈,都擊中不了吉普車。繞來繞去,狗日的老美急臉了,不停地往下扔水桶大的炸彈,其中有一顆炸彈在車子旁邊爆炸,一塊彈片呼嘯飛來,透過車門鑽進來,而他當時正好倚在門上,那半塊彈片鑽進他的屁股,像螺絲一樣,把他的屁股和車門鉚起來了,最后擔架隊把他和車門一起抬進了醫院,又一次死裡逃生。

來源:揚州日報
(責編:蘇俊霞)

 相關專題
· 老紅軍劉應啟
 相關新聞
· 老紅軍長壽的三個“秘訣” [2006-10-26 12:31:10.175059]
· 不竭的動力源 [2006-10-26 12:26:30.329263]
· 76年的“長征路” [2006-10-26 14:39:43.843203]
· 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2006-10-26 12:29:48.611885]
· 激情,在平凡日子裡燃燒 [2006-10-26 12:28:43.586951]
· 理想信念高於天 [2006-10-26 12:24:53.415155]
· 抗洪大堤,送水殷勤 [2006-10-26 14:41:46.1103]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