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
賀龍大事年表 (1930年──1939年)
2006年09月25日10:34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30年 
  7月4日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紅四軍在鄂西公安與紅六軍會師,成立紅二軍團。紅四軍改稱紅二軍,任軍團總指揮兼紅二軍軍長。 
  7月下旬 根據紅二軍團前委決定,指揮紅二軍團拔除洪湖根據地內的白色據點,基本肅清了襄河(漢水)以南潛江境內的反動武裝,並北渡襄河攻佔天門縣重鎮岳口,將鄂西地區的江陵、監利、潛江、沔陽等根據地聯成一片。 
  9月5日 中共中央長江局強令紅二軍團攻取沙市,率部發起進攻,未果,傷亡千余人。 
  9月中旬 新任湘鄂西特委書記兼紅二軍團政委鄧中夏主持前委擴大會決定:南渡長江,進攻岳陽,截斷武(漢)長(沙)鐵路配合紅一、三軍團攻打長沙。與周逸群一起,不同意置辛勤締造的蘇區於不顧,驅使全軍攻打遙遠的長沙,但未被接受,被迫根據會議決定率部渡過長江,攻克南縣、華容、公安、津市,圍困澧州。 
  12月下旬 南征失敗,被迫率部退到湖北鶴峰、五峰一帶。

  
  1931年 
  3月底4月初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二軍團縮編為紅三軍,任軍長。根據中共湘鄂西特委來信精神,建議回洪湖參加反“圍剿”。鄧中夏不同意,主張另創根據地策應洪湖斗爭。根據前委會議決定,率部佔巴東,渡長江,連克興山、秭歸、遠安、荊門。 
  4月中旬 因敵軍優勢兵力來攻,率軍往鄂西北地區。 
  6月 率軍攻佔房縣,開辟鄂西北根據地。 
  9月 得悉洪湖的紅九師沿襄河北上迎接紅三軍主力,率軍離開鄂西北,下旬,在劉猴集與紅九師會師。 
  10月 返回洪湖。此時,執行第三次“左”傾路線的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夏曦來湘鄂西,組成臨時省委和中央分局,任分局書記。夏曦以臨時省委名義,將紅三軍編為5個大團,取消師部,並規定軍部受省軍委指揮。為此,與夏曦展開了爭論。后經中共中央指示,恢復了紅三軍各師師部,但在總的方面中共中央支持了夏曦推行的“左”傾路線。 

  1932年 
  1月 指揮紅九師渡襄河,克皂市、龍王集、陳家河,殲滅敵第四十八師特務團和工兵營全部,第四師十二旅大部和眾多礦警、民團,俘十二旅旅長張聯華。 
  3月初 率部在文家墩地區全殲“清剿”襄北的敵第一四四旅,俘旅長韓昌峻以下2000余人,粉碎了敵人的清剿計劃。 
  6月至12月 蔣介石成立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自兼總司令,發動第四次“圍剿”,其左路軍10萬余人向洪湖根據地進攻。紅三軍由於執行“左”傾的“不停頓地進攻”和大規模地開展“肅反”運動,誣殺了大批忠貞的干部,根據地和紅軍陷入外有強敵壓境,內有自我摧殘的危險局面之中,反“圍剿”失敗,紅三軍被迫退出洪湖蘇區。根據中共中央分局決定,率紅三軍繞道豫西南、陝南、川鄂邊境向湘鄂邊轉移。 

  1933年 
  1月 佔領鶴峰,完成轉移任務。向分局提出:恢復湘鄂邊蘇區,以鶴峰為后方,向湘西發展,為疲憊之師取得一個恢復和整頓的地區﹔暫停肅反,以后有反革命再說。分局會議上,對恢復蘇區達成一致意見,暫停“肅反”的建議未被採納。從三月份開始繼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肅反”,段德昌等一大批干部被誣殺。 
  1月下旬 夏曦在分局擴大會上提出解散黨、團組織,創造新紅軍,繼續進行“肅反”。對此,再次提出反對意見,在會上說:“解散黨,我不同意。我在舊軍隊時就想參加黨,到南昌暴動時才加入。我隻曉得紅軍是黨領導的。” 
  7月 蔣介石任命徐源泉為湘鄂邊“剿匪”總司令,指揮14個多團的兵力發動進攻。中央分局決定分兵開辟新區。與關向應率紅九師活動於利川、咸豐、宣恩交界地區。 
  12月 蔣介石派政客熊貢卿前來游說,企圖收編。熊先派梁素佛前來送信,要求會面。感到其中有陰謀,向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報告。分局決定,為了搞清蔣對中央蘇區及紅四方面軍的陰謀,允許熊貢卿前來。 

  1934年 
  1月23日 在龍山縣茨岩塘將熊貢卿公審后槍決。 
  5月 為擺脫困境,率紅三軍進入貴州東部,在沿河、德江、印江、鬆桃及毗鄰的四川酉陽、秀山邊界地區,建立黔東根據地。 
  7月 中共中央交通員送來5月6日寫給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及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決議。 
  8月 與夏曦、關向應召開中央分局會議,通過了《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會決議的決議》,對夏曦所犯錯誤進行了初步批評,停止了連續兩年多的“肅反”。 
  10月23、24日 在印江縣的木黃和鬆桃縣的石梁與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會合。不久,恢復紅二軍團番號,任軍團長。 
  10月28日 為配合紅一方面軍長征,和任弼時等率二、六軍團離開黔東,向湘西的龍山、桑植、永順地區發動攻勢,創造根據地。 
  11月16日 陳渠珍調動10個團的兵力分4路進攻紅軍。和任弼時、關向應指揮紅二軍團誘敵深入,在龍家寨地區殲滅其兩個多旅,乘勝佔領桑植。 
  11月26日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在大庸成立中共湘鄂川黔邊區臨時省委、省軍區和省革命委員會,任省委委員、軍區司令、革命委員會主席。 
  12月 為執行中革軍委威脅湖南敵軍側背的指示,和肖克、關向應率紅二軍團主力、紅六軍團五十一團佔領桃源縣城,包圍常德,迫使與中央紅軍作戰的大量國民黨軍調往常德、桃源一帶。月底,主動停止進攻,率部西返大庸、永順休整。 

  1935年 
  4月 由於1月底蔣介石集中6個縱隊80多個團向湘鄂川黔根據地發動“圍剿”,根據地日益縮小。省委和軍分會決定,跳出包圍圈,轉往長江以北。率部到達桑植縣陳家河一帶,急襲敵第五十八師一七二旅,予以全殲。接著,又在桃子溪,全殲第八十五師師部和兩個團。軍分會改變原決定,打回去開創新局面。率部收復桑植、永順地區。 
  6月 率部向鄂西進攻,包圍宣恩縣城,指揮主力在忠堡東北殲敵第四十一師師部及1個多旅,活捉師長張振漢。 
  8月 親率紅二、六軍團主力,在龍山板粟園地區全殲第八十五師師部和兩個團,擊斃師長謝彬,迫使蔣介石命令湘、鄂軍隊轉入防御。為了解決紅軍補給困難,准備對付敵人更大規模的“圍剿”,建議抓住時機,以主力向敵人兵力薄弱而又物產豐富的津、澧地區出擊。8月中旬,連克石門、澧州、津市等城,紅軍在兵員、物資上得到了補充。 
  9月 蔣介石調集130多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發動新的“圍剿”。為打破敵人“圍剿”計劃,撤離津市、澧州。 
  11月 由於敵人集中兵力,步步為營,根據地日益縮小,形勢極為不利,根據軍分會決定,率二、六軍團在桑植縣劉家坪誓師出發,進行長征。 

  1936年 
  1月 指揮紅二、六軍團進入湘中、湘南,調動敵人,爾后轉向貴州,到達石阡地區。 
  2月 指揮紅二、六軍團佔領黔西、大定、畢節。下旬,為避開敵軍合圍,率部進入烏蒙山區。 
  3月 22日率紅二、六軍團巧妙地從敵人100多個團中間穿插而出,在昭通、威寧間越過滇軍防線,直趨滇東。28日,進至盤縣、亦資孔地區。 
  4月 為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指揮紅二、六軍團佯攻昆明,甩掉追兵。25日至28日,在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康藏高原。 
  5月1日 指揮紅二、六軍團越過哈巴雪山,到達中甸縣。 
  7月1日 率紅二、六軍團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會師后,張國燾拉攏紅二、六軍團,散發反對中共中央的文件《反對毛、周、張、博逃跑主義路線》。對此,明確表示:“張國燾分裂黨中央是錯誤的,這個材料不能散發。”並立即通知紅二、六軍團各部隊:“接到小冊子統統收起來。”張國燾企圖召開聯席會議,以多數壓少數,與任弼時以“誰來作報告?如有不同意見,誰做結論”為由予以拒絕。 
  7月5日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紅二、六軍團和三十二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任總指揮。 
  7月上旬 將紅二方面軍組成兩個梯隊,率部由甘孜出發,向哈達鋪前進。過草地時,為解決部隊食物,組織大家挖野菜,親自釣魚,殺掉自己的棗紅馬,帶領干部群眾克服困難,征服草地。 
  9月上旬 率紅二方面軍到達哈達鋪、禮縣地區。 
  9月11日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制定的作戰計劃,指揮紅二方面軍對陝甘邊界展開行動,到20日,攻克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成立紅色政權,與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形成南北呼應之勢。 
  10月21日 率紅二方面軍搶渡渭河后,在會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勝利完成了長征。 
  11月19日 周恩來帶人民劇社來紅二方面軍慰問,兩人在闊別八年后重逢,向周恩來表示,紅二方面軍擁護中共中央。 
  11月 按中革軍委命令,邊戰斗邊轉移。下旬投入山城堡戰役。 
  12月中旬 “西安事變”發生后,根據中共中央命令,從洪德城出發,經環縣、慶陽開赴三原、雲陽鎮一帶,准備配合東北軍、西北軍反擊可能來犯之敵。 
  12月下旬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奉命率紅二方面軍移駐陝西富平地區。 

  1937年 
  8月22日至25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陝西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明確表示擁護全面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贊成紅軍迅速出師,並主動提出將紅二方面軍一部分部隊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會后,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師,任師長。 
  8月29日 中共中央軍委前方分會(后稱華北軍分會)成立,任委員,並擔任一二○師軍政委員會書記。 
  9月3日至28日 率一二○師由富平庄裡鎮出發,東渡黃河,到達晉西北管涔山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 
  10月 指揮一二○師配合正面戰場的忻口戰役,在日軍側后打擊敵人,先后襲擊南北大常、永興村、雁門關、王董堡,殲敵400余,切斷日軍的交通補給線。 
  11月中旬 太原失陷后,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指揮全師在北起大同口泉、南到汾陽的同蒲鐵路以西地區全面開展游擊戰爭,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擴大自己,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 

  1938年 
  1月13日 與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赴洛陽參加蔣介石召集的第二戰區師長以上軍官會議。 
  2月中旬 指揮一二○師主力在同蒲路北段展開破襲戰,攻佔平社、豆羅車站,切斷忻口至陽曲的交通線。 
  3月4日 至4月1日指揮一二○師打擊侵入晉西北的日寇,先后收復岢嵐、五寨、神池、偏關、河曲、保德、寧武7城,殲敵1500余人。 
  6月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組織一二○師部隊向東向北發展:宋時輪支隊東進與平西支隊會合,挺進冀東﹔三五九旅進入桑干河兩岸,開辟以渾源、廣靈、靈丘、淶源為中心的北岳區根據地﹔組織一二○師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創建大青山游擊根據地。 
  10月29日至11月6日 出席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會議期間,受命東進冀中,執行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幫助冀中八路軍第三縱隊﹔擴大一二○師三項任務。 
  12月22日 率一二○師主力由嵐縣出發東進冀中。 

  1939年 
  1月25日 率部到達河間惠伯口村,與冀中軍區領導機關會合。 
  2月2日 指揮曹家庄戰斗,殲敵140余人。 
  2月4日 指揮大曹村戰斗,殲敵300余人。 
  2月13日、19日 主持召開一二○師與冀中區黨政軍聯席會議。在會上,針對冀中情況,提出冀中區反圍攻的指導思想﹔提議由一二○師擔負冀中的主要作戰任務,冀中軍區抽出部隊進行整訓。會上,組成冀中區軍政委員會,任書記。 
  3月1日 指揮黑馬張庄戰斗,殲敵130余人。 
  3月中旬至4月初 將一二○師七一五團和七一六團分別與冀中軍區獨立四支隊、獨立五支隊合編為一二○師獨一旅、獨二旅。 
  4月23日至25日 指揮一二○師主力進行齊會戰斗,殲敵700 余人,在戰斗中中毒,中共中央書記處專電慰問。 
  8月中旬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一二○師主力離開冀中,轉移到晉察冀邊區的冀西地區待機。 
  9月27日至30日 在行唐劉家溝指揮一二○師主力進行陳庄戰斗,殲滅日軍第三十一大隊。 


賀龍大事年表

(1896年──1919年)(1920年——1929年)(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1950年——1969年)(1973年——1982年)

   
 
來源:zzzzzz (責編:蔣榮華)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