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專題報道
>>
一心為民的“草帽書記” 黃成模
>>
事跡報道
“草帽書記”的政績觀群眾觀廉政觀 (2)
——記海南省東方市委原書記黃成模
本報記者:尹健
2006年08月09日12:58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草帽書記”的群眾觀
在小嶺村、沖俄村、高排村、羅帶村……提起黃成模,村民們“呼啦”一下子就圍了上來,爭先恐后地訴說“黃書記”是如何讓全村群眾過上好日子的。
村民張海明、老黨員吉德武等一提起黃成模,就激動得淚流滿面,因為是“黃書記”幫助他們從絕境中重生……
對此,黃成模說:“人民群眾給我的評價真是太高了!”
解放50多年,改革開放20多年,為什麼還有一些群眾生活十分困難?這裡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干部沒有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沒有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有的干部甚至損害群眾利益,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因此,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利益,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黃成模如是說。
隻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沒有不通情達理的群眾。3個月時間裡,黃成模前后1 3次走進“上訪村”,硬是把“問題村”建成了文明生態村。
八所鎮小嶺村曾是海南省遠近聞名的“問題村”。前些年,這個村的黨支部軟弱無力,村委會癱瘓,村民反映的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從市裡到省裡一度上訪到北京。本應該2001年完成的村“兩委”換屆選舉,一直拖到2002年初還沒選出來。
黃成模上任第四天,便帶著干部深入小嶺村。沒想到的是,村民對這位新來的書記敬而遠之,沒有一個人願與他說話。接連幾次,黃成模不是吃閉門羹,就是遭群眾誤解和謾罵。有一次,一位情緒激動的村民在講述時,由於激動將桌子上的礦泉水瓶拍飛,水正好澆到黃成模的頭上。黃成模若無其事,繼續聽村民們撒怨氣。村民們終於看出眼前的這位書記的確與眾不同,開始慢慢地對他產生了信任。
3個月時間裡,黃成模接連13次走進這個村。市委成立工作組進駐小嶺村,果斷調整了這個村所在鄉鎮的領導班子,並指導完成陷入僵局的村“兩委”換屆工作,建立起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同時,對近10年來的村經濟賬目進行全面清查,澄清了一些“糊涂賬”,追究了3名原村干部的法律責任。還安排30萬元專款給這個村修路。
村民的心氣順了,干群的關系近了,村新“兩委”班子同心協力為群眾辦事,小嶺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四個月后,該村主動申請創建文明生態村,還邀請黃成模帶著市領導籃球隊來到該村,與村民們切磋球技。
“隻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沒有不通情達理的群眾。”東方市掀起了干部下訪的熱潮。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使東方不少引發群眾集體上訪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出現了上訪群眾明顯減少、提建議獻良策的人明顯增多的可喜現象。
為群眾辦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黃成模把沖俄村從深山老林裡搬了出來,80多歲的黎族老人住上了瓦房,村民們過上了嶄新的生活。
江邊鄉有個沖俄村,距東方市區100多公裡,住著33戶黎族和苗族同胞。因為路途遙遠、群山阻隔,這個偏僻山村幾乎與世隔絕,車通不了,電用不上,不少村民幾年出不了一次山,生產生活條件極其惡劣。
2003年8月19日13時,黃成模和幾名干部從鄉政府出發,前往沖俄村。先是乘車,剩下的15公裡山路隻能冒雨步行。走進沖俄村,天已經快黑了,黃成模已全身濕透,他顧不上勞累,便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裡察看。
晚上,黃成模住在村裡歲數最大的盆清貴老人家裡,床頭上,兩人談心拉家長。黃成模希望老人體諒政府的用心,帶頭搬出大山,黨和政府保証大家都能住上瓦房、用上電燈,過上好的生活。第二天,盆清貴老人激動地對圍在門前的村民說:“黨和政府這麼關心我們,這家還有啥理由不搬呢?”幾天后,黃成模帶著市裡的領導班子成員集體來到江邊鄉,為沖俄新村選址,並召開現場辦公會,當場落實新村建設的各項事宜。同時與鄰近村庄協調,為沖俄村民調整出生產用地,並幫助他們開荒種田和發展經濟作物,解除村民們的后顧之憂。
2004年春節前,沖俄村的33戶黎族苗族同胞,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茅草房,從大山深處搬到了鄰近鄉政府的沖俄新村,住上了嶄新的瓦房,開始了新的生活。
如今的沖俄新村坐落在一片開闊的山坡上,村庄規劃整齊,每戶除了三間正屋,還有一間廚房、一間衛生間和一個豬圈。村民用上了電燈,政府還給每家送了一台大彩電。村裡建有文化活動室、籃球場,村道鋪上了水泥路,兩旁還種上了小葉榕和印度紫檀。村民們則在自家小院裡種下了鋪地菊、三角梅等花草,整個村庄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面貌。
由於長年居住在條件惡劣的深山老林,盆清貴老人搬到新居后不久就病重了。老人臨終前,握著專程來看望他的黃成模的手,低沉地說:“托共產黨的福,我這輩子住上了瓦房,死也瞑目了!”
他幫貧困黨員脫貧致富,重燃激情﹔他把全身潰爛的村民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他發起成立的慈善協會得到了許多人的捐贈,也幫助了許多人,愛心在社會上傳遞著。
2002年4月的一天,黃成模在四更鎮下榮村檢查水利時得知,1958年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吉德武,因為年老體弱,生活十分拮據,夫婦倆買不起抽水機,隻好每天頂著烈日戽水灌溉。
第二天,黃成模專程到市裡的農機商店,自己掏錢給吉德武買了一台抽水機,並托人給他送了過去。事隔不久,黃成模得知吉德武沒有牛車運抽水機,又拿出受全國表彰而獲得的1000元獎金,給老人買了一頭黃牛。買牛的時候黃成模還特意挑了一頭母牛,為的是以后可以生牛犢賣錢。
從此,黃成模與吉德武結成了幫扶對子。每隔一段時間,黃成模都要抽空到下榮村看望老兩口,每次都會給他們帶去一些豬肉、大米等食品,或者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
因為吉德武,黃成模開始關注農村的一個“特殊群體”———貧困黨員。在過去的歲月裡,他們曾經為東方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至今仍戴著貧困的帽子。
必須重燃這些貧困黨員的激情!在黃成模的倡議下,東方市委決定自2002年9月開始,全面實施“黨員扶貧互助工程”,即組織全市97個基層黨組織和115名黨員領導干部,與全市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232名貧困黨員結成對子,採取“一幫一”、“幾幫一”等方式,從思想、資金、技術、致富門路等方面,扶持貧困黨員脫貧奔小康,堅定貧困黨員永遠跟黨走的信念和意志。
看著眼前的張海明,記者怎麼也不能把他和四年前躺在床上等死的那個人聯系起來。他說:“要不是黃書記幫我,我這條命早就沒有了。”
2002年7月的一天,黃成模到天安鄉良任村走訪時了解到張海明得了銀屑病,花了幾萬元卻不見好轉,已發展到全身潰爛的地步,萬般無奈隻有躺在床上等死。
村干部攔著要進屋的黃成模說:“他已經全身流膿,進去了恐怕會傳染。”黃成模不顧眾人的勸說,大步走進屋裡。黃成模握著張海明的手說:“不用怕,黨和政府會想辦法幫你治病的。”聽到這句話,張海明淚流滿面。他想到了村裡人像躲瘟神似地沒有人敢走近他,想到了他看病時沒有車子敢拉他,他的姐夫隻好背著他步行幾十裡路去醫院。張海明本能地要把手抽回來,黃成模卻把他的手握得更緊了。
第二天,黃成模就派市皮膚病防治所的兩名醫生帶著藥品上門為張海明治病。不久,省皮膚病防治所專家到東方市巡診,黃成模專門派車把張海明接到市裡請專家會診,還讓市皮防所的醫生送他到省醫院住院治療。
黃成模后來多次到良任村看望張海明,並責成市皮防所的所長定期給張海明檢查和送藥,費用全免。經過系統的治療,張海明現已基本痊愈,能在果園裡干活了。
從張海明的遭遇,黃成模開始思考:38萬人口的東方市,各類殘疾人有1.2萬人,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有4700多人,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有近萬人。幫助困難群眾,光靠政府不行,必須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體、以民間公益機構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黃成模的倡議和積極奔走下,東方市慈善協會於2003年11月成立了。黃成模出任會長,他先后捐出中華全國總工會和省政府發給他的四筆共計12500元獎金,並親自出面向各方“化緣”。
慈善協會成立以來,累計募集資金680多萬元。利用這些資金,慈善協會資助革命老區村庄挖水井,緩解了2萬多人的飲水難問題﹔實施多層次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208名﹔開展醫療救助活動,累計撥款21萬元。台風“達維”襲擊東方市,慈善協會撥款218萬元,購買化肥等物資送到災區群眾手中,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2006年的正月初九,30多名被資助過的貧困大學生回到家鄉舉辦了一台義演,為慈善協會募集了37萬元善款。“這件事讓我特別感動。”黃成模說,“他們獲得了愛心,也開始向社會回報愛心,愛心在社會上傳遞了。”
回首幾年來在東方的工作,黃成模說:“壓力最大的時候就是群眾提出的問題我們不能解決。”黃成模最大的欣慰是“群眾生產用水、人畜飲水安全和貧困家庭大學生上學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或正在解決之中”,最大的遺憾則是“下崗工人的再就業沒有很好地解決”。
【1】
【2】
【3】
來源:
zzzzzz
(責編:石希)
相關新聞
·
法制日報:一位“草帽書記”對“草帽”的感情(下)
[2006-08-08 09:00:07.204366]
·
草帽書記的三觀--記海南東方市原市委書記黃成模
[2006-08-07 08:37:02.252566]
·
清風送爽大地春:渠通水到農田綠
[2006-08-02 14:53:58.509503]
·
清風送爽大地春:熱血溫暖百姓心
[2006-08-02 14:53:57.321785]
·
中國紀檢監察報:“草帽書記”的政績觀群眾觀廉政觀
[2006-08-09 12:56:38.29018]
·
清風送爽大地春:風帆高挂旭日升
[2006-08-02 14:51:09.082496]
·
【時代先鋒】草帽書記黃成模(二)
[2006-08-08 07:57:01.211275]
·
【時代先鋒】草帽書記黃成模(一)
[2006-08-07 07:40:45.859168]
·
清風送爽大地春:真情搭建“連心橋”
[2006-08-02 14:54:05.590305]
·
清風送爽大地春:跋山涉水為黎民
[2006-08-02 14:53:47.553218]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