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田梅12歲開始隨母研習侗錦,15歲已能獨立完成整經、穿扣等系列編織技藝,16歲掌握復雜的“八十八紗”紡織技術。
參加工作30年來,陳美榮傾心調解矛盾糾紛,有效發揮情、理、法之間的良好協調作用,用愛心和責任心喚起當事人的良知,讓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26年,從藏北高地到藏東深山峽谷,他在平均海拔5000余米的地區已累計鑽進進尺5萬余米。他就是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工勘部副經理向巴扎西。
"全國勞模""雲嶺工匠"…談到身上的榮譽,耿家盛,這個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的車工擺擺手,十分謙虛。隻有談到自己的作品時,耿家盛才會露出驕傲的神色。
在外闖蕩20多年以后,熊尚兵在2003年回到老家。他發現,村子還是那個村子,這麼多年沒變化,時光似乎在這裡靜止了。鄉親們希望他留下來,帶著大伙兒脫貧致富。
“黨員和群眾信任我,我就要帶著村民致富。”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副鎮長、田表村黨支部書記羊風極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工人們的眼中,趙輝是一個礦山機械設備的“保健醫生”,不僅能給機器保修、保養,還會給設備做一些“小手術”,讓它運行得更經濟、更健康。別看趙輝今年隻有41歲,可他現在已經是煤炭行業國家級的技能大師。
杜麗群多年來兢兢業業奮戰在傳染病防控事業一線,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白求恩”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四十五屆“南丁格爾”獎章等50余種獎項。
2001年,全國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中心廣州分中心成立,從部隊轉業到海關還未滿一年的甘露被安排到商品歸類二科工作。靠著韌勁和認真,短短幾年,甘露就實現了從外行到專家的華麗轉身。
作為一名民事法官,10余年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人民法庭黨支部書記、庭長劉黎審結民事案件3000余件,涉及當事人8000人,無一信訪投訴,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值得信賴的人民法官”。
2003年,馮翠玲受命擔任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14年來,她以貼心服務為學院發展掃除了觀念上的沖突和障礙,成為促進不同文化融合的“黏合劑”。對於黨的十九大,她非常期待。
近年來,在鄧迎香的帶領下,麻懷村開啟“山上種果藥、田裡種稻菜、水邊養雞鴨、家裡養黑豬”等工程,走出了一條以食用菌種植為主導產業,以“迎香牌”為旗幟,以“三變”改革為方法的“農旅一體化”發展路徑。
蘇文珠,50歲,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從事圖書資料工作30年,先后獲得“省直文化系統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燕趙文化英才”等榮譽稱號。
潘志榮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工作在農牧區,走遍了全旗77個嘎查和行政村,巡訪過980多個牧場點與3400多戶農牧民,化解矛盾糾紛近百起。他撰寫近10萬字《民情日記》,成為檢察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晴雨表”。
他從事鉗工30余年,是為導彈制造標准的人﹔他創新發明的操作法被集團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創造了通過純手工操作使工件尺寸精度達到一根頭發絲粗細的1/60﹔他就是十九大代表周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