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與網友在線交流
劉少奇平時不多說話,比較沉默寡言,擅長思考
[主持人]:很多網友提到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本書,請您談一談這本書對現在的共產黨員有哪些啟發意義?
[黃崢]:《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劉少奇的代表作,它出版以來,在我們黨內甚至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影響。關於《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原來是1939年7月份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的一個講演,后來經過整理出版成了小冊子。當時1942年在延安“整風運動”當中,這本書作為干部必讀的書籍之一。后來解放以后,在1962年《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再次公開出版發行,並且翻譯成了多種外文本。在1980年劉少奇平反以后,這本書又再次地出版發行。我覺得,這本書是劉少奇關於黨的建設思想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這本書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呢?主要是在革命導師的著作中,一般都是論述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很少從共產黨員個人修養的角度進行專門論述。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靠人來執行,要靠共產黨員來貫徹,劉少奇專門從加強共產黨員思想意識修養方面來論述,如何提高黨員的素質,從而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個角度比較獨特,在實際的過程當中,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劉少奇這方面的思想有他獨特的價值。我認為這一理論在今天也有現實指導意義。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請問嘉賓,劉少奇是在什麼樣的條件和背景下提出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的?
[黃崢]: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的是在延安召開的黨的七大。當時,中國革命、中國抗日戰爭都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經過延安“整風”,思想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也正確地解決了黨的歷史上的一些問題,清算了黨內“左”的、“右”的錯誤路線。當時黨內就已經有一個共識,認為毛澤東的思想和理論是在黨內“左”的、“右”的錯誤思想斗爭中發展起來的,能夠指引中國革命達到勝利。當時已經有很多的高級干部紛紛寫文章論述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要制定新的《黨章》,根據黨內的一致看法,就把毛澤東思想寫進了《黨章》。劉少奇在“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也對毛澤東思想做了系統的論述。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嘉賓你們能否談談長征中的劉少奇是怎樣的?
[黃崢]:劉少奇是從頭到尾都參加了長征,他也出席了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在整個長征過程當中,劉少奇的身份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他在長征過程中還擔任過紅三軍團的黨代表,擔任過紅五軍團的政治部主任,還曾經擔任過籌糧委員會主任。他在長征中遵義會議上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他和整個紅一方面軍一起一直到達陝北,直到長征勝利結束。
[網友如此多嬌的微機室歡迎您]:請問黃崢研究員:劉少奇同志與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朱德同志相比較,有什麼樣的獨特風格?
[黃崢]:應該說,他們都是歷史偉人、開國元勛,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但是他們也確實有不一樣的風格。劉少奇的功績和貢獻主要在工人運動、白區斗爭、黨的建設、根據地建設等方面。解放后,他是僅次於毛澤東的中國第二把手,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在歷史上,劉少奇曾經三次代理毛澤東的中共中央主席職務。劉少奇比較獨特的一面,他是一位理論家,他在中國的工人運動、黨的建設、經濟建設等等方面有不少的理論研究,提出過很多真知灼見。劉少奇平時不多說話,比較沉默寡言,擅長思考。
[黃崢]:今天很高興來到人民網做客,看到這麼多網友關心劉少奇,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很多網友有很高的水平。我今后願意和大家一起把對劉少奇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各位網友,再見!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主持人]:馬上就要到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的日子,您想如何紀念呢?
[劉丁]:我認為關於劉少奇同志的影視作品非常少,以他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也非常少,我希望在他誕辰110周年的日子裡,至少可以拍攝出有關劉少奇同志的影視作品,來跟全國的人民群眾一塊分享。
[主持人]:今年有很多人自發來紀念懷念劉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曾說過:“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您如何看待這句話?
[劉丁]:這句話非常正確,因為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歷史是由人民來創造的”。我父親說這句話時,是在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時,最后跟我母親分手,也就是我母親要被關進監獄的時候。我母親當時有一種想法,覺得一分手我父親就活不成了,所以我母親手裡拿著一個安眠藥瓶,沖我父親晃了一下,我父親當時搖了搖頭,就說了這句話。說“好在歷史是人民譜寫的”就是說他不同意我母親的這種行為,而且告訴她這句話,就表示說到底他們不是所謂的“最大的走資派”,最終會還是顛倒過來的。所以我母親在監獄中待了12年,非常堅強,其中有5、6年幾乎一天都見不到一個人,也沒有一個人跟她說話。你想一個人若干年沒有人跟你說一句話,也沒有報紙看,甚至都沒有任何聲音,一般的人神經稍微差一點,恐怕會瘋掉,或者得抑郁症,但是我母親非常堅強。那段日子過來以后,她恢復得也很快,后來又走上工作崗位。
[主持人]:這句話對您,以及其他孩子輩人的意義是什麼?您當時是不是也遭受到一些波折?
[劉丁]:我們當時被叫做“頭號黑幫狗崽子”,受迫害是首當其沖的,我們這些子女可以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家的親人一共去世了六位,現在活著是剩下來的。
[網友飛天小白]:劉少奇同志說過:“要使我們有知識、有經驗和有預見,我們就必須學習。”毛主席也曾經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那在您眼中的父親是不是一個酷愛學習的人呢?關於他的學習,最使你感觸良深的是什麼事?
[劉丁]:有一年暑假時,我有幸跟隨我父親到東北三省視察工作。我父親有一個想法,過去古話講“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出於這個原因他就把我們帶上跟他去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以及內蒙古的牧民家裡。到東北和內蒙視察工作時,一共在火車上我住了19天,每天晚上都住火車,第二天到一個新地方。那時我父親視察工作,包括工廠、林場、學校、農村很多地方。他會在當地學習,比方說,對林業我父親是不懂如何種樹的,因為他不是林業方面的專家,但是他請幾位林業專家實地進行考察,向他們請教,根據他們的見地進行一些實驗,並做了一些指示。因為當時我已經上初中了,大人的話可以聽得懂一些,我們就在旁邊聽到他如何來進行詢問,如何思考,如何做指示。因為當時大小興安嶺原始森林已經被砍伐得有點“慘不忍睹”了,我父親提出一定要把人工種植紅鬆樹這個實驗搞下去,並要想辦法獲得成功。最后真的成功了,人工方面,包括飛機撒播等等,所有這些森林農業可以維持到今天,跟當時(1959年時)所做出的工作是分不開的。那時我們就開始人工育林了,如果不是這樣那片森林肯定保不住。我們那時候在大深山裡沒有路,下著大雨,雨一停蚊子、小咬就上來了,咬得渾身都是包。
[劉丁]:對於子女的學習教育方面,我父親從來就不懲罰我們,他都是給我們講道理。在60年代初,在1962年,那時我們國家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剛剛過,父親有問過我意見,就是為了我升高中的事,我們開了兩次家庭會議,大家都發表意見。當時我父親提出兩種教育制度,一種教育制度像現在小學、中學、大學一樣,正規、正常的上學的路線。還有一種叫“半工半讀”,就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當年我父親在天津上留法預科時就是這樣上的,是自己供養自己上學,他提倡這兩種教育制度。於是我們家九個子女就出了我這麼一個學農的,我上的是農業中專,初中畢業以后我直接上農業中專,當時我16歲。我是學農出身,上的是北京農業技術學校。也是走了一條實踐的道路。我們學校大約54%是下地勞動,46%是在教室上課,干活和學習實踐相結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