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嘉賓訪談>>訪談實錄
我父母不僅僅是夫妻,還是同事和戰友
中央文獻研究室二編部副主任黃崢、劉少奇之子劉丁做客先鋒論壇
2006年11月28日08:4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劉少奇之子劉丁

我父母不僅僅是夫妻,還是同事和戰友

  [主持人]:您對湖南的印象如何?

  [劉丁]:我出生在延安,湖南是我的祖籍。1994年底時,我們家裡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我也征求我母親的意見,她同意我調回湖南長沙工作,一直工作到退休,所以我現在是在湖南來接受你們的採訪。 

  [主持人]:少奇同志是湖南人,您對湖南的印象如何?湖南出了黨的兩位偉人,如何看待他們后人之間為人稱道的關系?

  [劉丁]:我想這兩位偉人的后人,我們小時關系都非常好,我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以前,那時,大家基本都在上學的階段,除了比較大的孩子已經工作了,大部分孩子都在上學。所以各自學習,到了暑假、寒假才可以聚集在一起,關系非常融洽。 

  [主持人]:現在關系如何? 

  [劉丁]:現在依然是這樣,無論有什麼坎坷和波折,父輩是父輩的事,跟子女沒有什麼關系。 

  [網友可達交卷]:王光美女士在劉少奇同志108周年誕辰前不久走完了最后的人生,兩人雖歷經艱險,但至死不渝,是什麼支撐著兩人攜手走過無數風雨的? 

  [劉丁]:我想是信仰和信念。他們那個時代的人都有非常堅定的信仰,這種信仰支持他們走完自己的一生。現代人因為現在社會的發展,也是一種多元化的發展,從文化角度來講是多元化的發展,從政治上講也是多元化的世界,所以,好象人們的選擇可以有多種選擇,往往有時自己的信仰、理念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甚至有不同的改變。但是在我父母那裡,他們一心一意隻有一個信仰,那就是解放勞苦大眾,解放全人類。那是他們最大的任務,也是他們對活著的理解。 

  [網友誰說掙不開眼睛]:劉丁,您好,請問您對父親劉少奇和母親王光美的愛情是怎樣理解的? 

  [劉丁]:前提是有共同的信仰,我想父母的之間關系不僅僅是夫妻,應該說還是同事和戰友,我母親認為我父親是她的老師。 


“看到劉少奇的照片,就仿佛他還在身邊一樣”

  [網友屋大惟]:黃崢教授,您研究劉少奇獲取資料一般從哪些渠道? 

  [黃崢]:我研究劉少奇主要還是作為一種組織分配的工作,因此,資料大多是從中央檔案館查閱到的檔案資料。同時,也需要翻閱大量的報刊、雜志,還需要採訪很多的當事人。 

  [主持人]:在文革中劉少奇說了這麼一句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請問黃研究員介紹一下劉少奇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情況。 

  [黃崢]:劉少奇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文化大革命高潮的時候,當時劉少奇可以說已經被打倒了。在1967718號,“四人幫”一伙趁毛澤東、周恩來不在北京的機會,在中南海裡面批斗了劉少奇、王光美。在批斗之前,劉少奇、王光美在家裡等著造反派來揪斗,造反派首先把王光美叫出去,當時劉少奇就站起來,和王光美緊緊地握手,對她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隨后,劉少奇、王光美被分別的拉出去批斗了。這以后,劉少奇、王光美被分別的關押,不能互相見面。所以,劉少奇的這句話就成了他對王光美說的最后一句話。我覺得,劉少奇的這句話具有很深的意義,他面對文化大革命中的種種亂象,心裡非常的憂慮和無奈。但是,他相信歷史的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人民的力量最終會起作用。所以,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主持人]:您作為研究劉少奇和王光美的一位大家,在今年1月份出版了《王光美訪談錄》。王光美女士前不久也剛剛去世。劉少奇和王光美在年齡上差距20多歲,結下了這段革命的愛情。您對這段革命愛情怎麼看?

  [黃崢]:從我和王光美長期的交往和交談的過程來看,我深深地感覺到王光美對劉少奇是一往情深、忠貞不渝,他們夫婦的感情非常好。我認為他們是革命伴侶中的楷模。我在《王光美訪談錄》一書中記錄過很多他們的相識、相愛的過程。我覺得他們從戀愛到結婚是很自然的。幾十年來,他們相濡以沫、風雨同舟,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樣艱險的環境中,他們也堅定地站在一起。當時對他們的誣蔑是很厲害的,但他們還是心心相印。有一次造反派批斗劉少奇、王光美,當王光美看到劉少奇被造反派擊打得東倒西歪的時候,她猛然從造反派的手中掙脫出來,不顧一切地扑向她的丈夫,緊緊地抓住劉少奇的手,死死不放。王光美對劉少奇的深情一直到她的晚年仍歷久彌深。在她的臥室裡和客廳裡,一直挂著劉少奇的照片,她說過“看到劉少奇的照片,就仿佛他還在身邊一樣”。 

  [網友撒哈拉]:黃主任,請介紹一下近年來劉少奇研究有哪些新特點和新趨勢? 

  [黃崢]:多年來,關於劉少奇的著作生平,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的成果。現在已經完成的有:《劉少奇選集》、《劉少奇年譜》、《劉少奇傳》、《劉少奇畫冊》,大型文獻紀錄片《劉少奇》,劉少奇的專題文集共6本,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4本,劉少奇的資料光盤等等。我們多年來在全國各地開過多次的關於劉少奇生平思想的研討會。但是,我覺得對劉少奇的研究還是不夠的,還要繼續地深入。現在,我們也正在組織編寫一本《劉少奇大辭典》,還正在繼續編劉少奇的文稿,對劉少奇思想的研究也在逐步地深入。我認為,對劉少奇的研究還是大有可為的。


從來沒有打過仗的書生,領導大家沒有打過敗仗

  [網友戰斗一兵]:《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值得一讀,能談一下您父親是如何加深自己的理論修養的麼? 

  [劉丁]:我畢竟沒有生活我父親的年代,他寫這本書是在1939年時,那時我還沒有出生。所以在什麼環境和條件下他可以寫出這本著作來,我想是在那樣艱苦的戰爭年代,我們要提升我們黨的戰斗力,以及提高我們黨的凝聚力,團結全民族進行抗日,抵抗外來侵略,有必要來加強我們黨員自身的修養,所以一本著作的產生肯定是跟當時的歷史環境大背景有關,我是這麼理解的。所以當時有必要在全黨內寫這本書,來提升共產黨員的道德修養。作為我們建國以后和平時代,以搞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這樣的時代裡我想網友可以看到,我們很多共產黨員是響應黨中央號召,帶領普通的人民群眾走向致富之路,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還有相當的一些人,喪失了共產黨員的立場,為了個人去謀私利,這種現象已經不是一個、兩個個別現象,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了。所以在現在這個年代和狀態下,我認為加強共產黨員的修養,對於加強執政黨的凝聚力、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我認為還是非常必要的。應該所有的黨員都來讀一下這本書,它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主持人]:這本書對您個人成長來說有什麼重要意義呢?是它讓您更深地理解黨的性質的嗎? 

  [劉丁]:這本書我初中時就讀過了。我認為我們共產黨是執政黨,它的一言一行包括普通黨員自己的言行對一般群眾來講都具有表率作用,因為你畢竟是執政黨,所以作為一位普通黨員都應該按照黨章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行為。能夠入黨的人應該具備黨員素質和條件,因為它是一個有相當的政治水准的政治組織。大家也可以看到,雖然在黨內也有一些腐敗分子,但是作為黨中央來講清理我們黨內壞分子也是很堅決的,無論你官位和職位有多高。所以這樣我認為對黨並不是一種抹黑,這表明我們黨,像毛澤東主席所說,我們是光榮偉大的黨。可以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的黨才是真正有活力和有生命力的黨。 

  [網友]:您覺得今天什麼樣的方式是我們紀念緬懷少奇同志最好的方式? 

  [劉丁]:我想給大家講幾段他的經歷,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一些傳奇的色彩。我父親按他的學歷來講,他當年是天津的留法預科的學生,但是他沒有上完,就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就是說他的最高學歷就是一個准大學生,沒有到國外留學。 

  [劉丁]:后來他搞過工人運動,搞白區的地下斗爭,以及在新四軍時期作為最高政治主官和軍事主官。書生領兵打仗沒有打過一個敗仗。開國以后,雖然他不是學經濟的,但是他搞經濟,那時他已經開始考慮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那裡提到幾個基本理論:“多種經濟成份長期並存”、“對於民族資本的贖買政策”等等。建國以后也是按照這些理論去執行的,效果在歷史上已經做出評論。他不斷地學習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這是我們后輩人應該學習的。 

  [主持人]:您覺得您父親最大的個人魅力是哪一點? 

  [劉丁]:剛才我說了,我也舉了幾個例子,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接近群眾,善於總結提高。這樣就把很多人的經驗凝聚、提煉以后作為指導一般性工作的理念,雖然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他所做的決策應該說是建國以來,擔任中央重要職務以來,沒有大的原則性的失誤,這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從來沒有打過仗的書生,但是卻領導大家沒有打過敗仗﹔沒有學過經濟的人,卻總結出來經濟政策方針。這的確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學習和思考以及總結和提高,沒有這個能力是做不到這點的。 


【1】 【2】 【3】 【4】

  
 
 
來源:zzzzzz (責編:武立偉)

 相關專題
· 嘉賓訪談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