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華僑領袖庄希泉和台灣的不了情 (3)
鐘兆雲 易向農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出獄“叛逃”,海峽兩岸中華情

  1925年的冬天,對庄希泉來說,顯得特別寒冷。自被台灣殖民當局羈押以來,他終日與鐵窗為伍,苦等自由的那一天。對平常人來說,6個月在一生中也許並不算長,但對一個隻爭朝夕的革命者而言,這6個月不僅耽擱了奮斗的事業,而且直接關系著人格、國格。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抗爭移到獄中。

  冬去春來,1926年4月,殖民當局宣布:庄希泉“刑滿”出獄。

  花兒開了,樹兒綠了,天氣暖和了,陽光也明媚起來,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在台北前后坐了9個來月牢獄的庄希泉,重獲自由后,像出籠的鳥兒,歡快地欣賞著周圍的一切。但他知道,這是在台灣,這是在被日本竊據的土地上,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大好河山,可都是中華民族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一想到這些,庄希泉又哪裡能真正快樂起來?何況殖民當局還派人專門盯梢,規定他三年內隻准在台灣和日本范圍活動,而不得返回中國大陸。

  庄希泉不得不暫時在台灣住下,但他無時不在挂念祖國家鄉,懷念著海峽那頭的妻兒。

  獄中難友蔣渭水常相看望,介紹他認識林獻堂、連橫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台灣友人,並邀請他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等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

  大名鼎鼎的台灣文化協會,是蔣渭水和台灣另一位民眾運動領導人林獻堂等聯合發起成立的,以提高文化、啟發民智、喚醒台胞的民族意識、擺脫日本殖民統治、改革社會為宗旨。文協成立后,發行會報、文化叢書,開設大小書店及讀報所,陳列各地包括祖國出版的報紙雜志,舉辦各種學術講座、講習會,組織劇團到各地巡回演出。它以各種形式傳播中華文化,傳遞來自祖國的信息,抗拒日本的殖民統治,增強台灣同胞對祖國和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庄希泉了解到,日本自1895年佔據台灣伊始,強行實施一系列措施,軟硬兼施,引誘拉攏,以“同化”台灣民眾為目的。普通台灣人怎樣看待“同化”問題,他們到底被“同化”得怎樣了?帶著這個疑問,庄希泉曾關切地問起台灣文化協會的會員們。

  台灣文化協會總理林獻堂的秘書不假思索地說:“我們台灣人系有數千年歷史的漢民族,且有輝煌的文化。台灣總督府妄想使我們漢民族同化於大和民族,這恰如水與油,絕對不可能。”

  庄希泉又問:“你們怎樣對待總督府的壓迫?”

  一位負責聯絡會議的會員答:“壓迫愈強,我們的抵抗愈烈,惟有達成最后目的而已。”

  “你們的最后目的是什麼?”

  “復歸中國。”

  通過多次與台灣民眾接觸,庄希泉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台灣雖然被日本殖民統治了31年,但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仍然徜徉在心向祖國的民族主義大海中,真正如日本殖民當局所願、被“同化”的台灣人,並不多見。日本人蔑稱中國為“支那”,但許多台灣人卻總稱“祖國”或“我們的祖國”。

  蔣渭水告訴庄希泉:“我台胞平時對祖國的觀念特別強烈,所以辛亥革命勃發,我台胞便私下募款捐助革命軍,袁世凱竊國,又有人要去北京行刺……”

  由辛亥革命談起,蔣渭水滿懷崇敬之情地談起了孫中山。他告訴庄希泉,1913年孫中山來台灣,他極想前往拜謁,因日警戒備森嚴而無法成行,他隻好給孫中山寫了一封信,孫中山不僅回了信,還贈送給他一枚民國開國紀念章,他視為珍寶收藏。

  蔣渭水對孫中山的崇敬之情是無以言表的。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的消息傳到台灣,5000多台人冒雨在台北文化協會舉行追悼大會。二周年時,台灣各界再次隆重舉會,蔣渭水激情澎湃地說:“孫先生臨終時,猶連呼和平、奮斗、救中國數十聲,希望今夜出席的各位,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后的呼聲:和平、奮斗、救中國!”

  蔣渭水身體力行地接納孫中山最后的呼聲,和平、奮斗、救中國,成了他不改的志向。他先后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工友總聯盟等組織,領導工農運動,反對殖民統治,以其卓越影響,而被譽為“台灣的孫中山”、“台灣民主運動之父”。

  時光像流水一樣不著痕跡地逝去,庄希泉對海峽西岸的思念愈發強烈。得想法回到大陸去,與妻子和同志們一同並肩為理想奮斗!他的想法得到蔣渭水及台灣文化協會一幫友人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周密商量,一個逃離台灣殖民當局監視、返回大陸的金蟬脫殼計劃形成了。

  聽罷庄希泉前往日本的申請,總督府官員顯然感到突兀,問:“你為何想去日本?”

  庄希泉答:“你們老說大和文化比中華文化優秀,日本教育比中國教育發達,我想實地考察考察,感受一下,看看是不是服膺大和文化。”

  他答得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總督府一時找不到破綻,何況他們為了達到“同化”台灣人的目的,一直不忘拉攏腐蝕,時不時組織台灣人士到東京觀光旅游。總督府經一番計議,批准了庄希泉的申請,並派專人一路監督。

  1926年初夏,庄希泉離開台灣,乘船前往日本。在和蔣渭水等友人相擁握別時,他以孫中山的遺言相砥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到日本后,庄希泉不動聲色地參觀了一些地方,隨后以經商的名義在日本活動,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

  在日期間,庄希泉結交了一些僑胞。僑領周召南聽說庄希泉的愛國壯舉后,內心十分推崇,曾接納他在日本神戶山道十九番家中避難,生活上多有幫助。周父周起博也欽佩庄希泉,專門設宴款待,並邀請當地有名望的華僑作陪,庄希泉也借機向眾人宣傳政治主張。庄希泉不忘周家雪中送炭之恩,新中國成立后,還與周家多有聯系。

  日子不急不慢地走著。這年冬,庄希泉又從日本回到台灣,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翌年仲春,表面上對大和文化心悅誠服的庄希泉,向日本總督府提出,要赴日本處理生意上的事。獲得批准后,他在兩位專人陪同(實為監視)下,坐上了一艘由台北經上海開往日本的輪船。

  一天下午,當老態龍鐘的太古輪船喘著粗氣,緩緩馳進上海港加煤時,看著似曾相識的景物,庄希泉的心狂跳不已,期待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輪船徐徐靠岸,庄希泉以上廁所為名,客氣地請兩位同船監視的日本人幫助照看行李什物。騙過這兩位愚蠢的看守后,庄希泉快速沖下甲板,隻身跳船上岸,潛入市區。待兩位監視者情知不妙,下船追截時,庄希泉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庄希泉的“叛逃”,讓日本當局惱怒萬分,日本當局馬上向上海有關方面交涉,要求緝拿庄希泉歸案。但要在偌大的上海尋人,無異是大海撈針,何況庄希泉早年在上海打磨了多年,情況極為熟悉,哪裡會讓日本人發現?

  當然,出於慎重,庄希泉沒有立即趕回設在上海的“庄春成商號”,而是暫住南洋歸僑王雨亭(同盟會員)家。

  兩天后,上海《新聞報》上引人注目刊登了一則署名庄海涵的啟事,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聲明“我是中國人,並非日本籍民”。報紙聲明欄之下,還印上了一枚取名“庄一中”的印章。這個名字此后也就成了庄希泉的別名,新中國成立后,在干部登記表的“曾用名”一欄,他總要填上“庄一中”。

  庄希泉虎口逃生后特地辦理中國國籍以及登報聲明這一行動,既抗議了日本殖民當局的非法行徑,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同時也暗示,隻有一個中國,決不承認將台灣劃為他國。這枚1.3厘米見方的珍貴印章,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向后人訴說著一個中國人頑強與列強斗爭的故事,也成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見証。

  從廈門到台灣,從台灣到日本,從日本到上海,庄希泉以他表裡如一的言行,走著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僅是庄希泉矢志不渝、心向中華的見証,也彰顯出閩台志士為祖國獨立自由殫精竭慮的精神。它永遠激勵著海峽兩岸炎黃子孫追隨效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1】 【2】 【3】 【4】 

   
 
來源:zzzzzz (責編:王新玲)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