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天天周刊>>黨建周刊>>精彩文章

深度關注·社區黨建

這兒的每個小區都有黨員在巡邏

記者  李章軍

2010年08月1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北京市東長安街。
  資料圖片

  作為在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居民,每當李偉遇到於嘉城時,他都會上前與於嘉城閑侃幾句。在他的印象裡,東總布社區越來越讓人留戀,環境越來越好,治安越來越棒。“經常能看到社區的黨員干部走圈巡邏,心裡倍兒踏實。”

              

  說“國門街道”,有人可能會疑惑,不清楚這是首都北京的哪裡。不過,如果換個說法——建國門街道,也許人們的印象一下子就會變得生動豐富起來。

  會想到什麼?想到橫跨二環路、長安街,夜裡霓虹閃爍的建國門橋,會想到雄壯大氣的首都交通大門北京站,當然可能還有這裡眾多的中央、北京市駐街單位以及鱗次櫛比的商業店鋪、中小學校……“國門街道” 熱鬧、繁華,但是這也意味著突發事件多。對於建國門街道工委以及所屬基層黨組織來說,壓力極其沉重。

  壓力,壓出動力。建國門街道工委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開始進行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的探索,依托黨建聯席會,統一領導、組織、協調轄區內上百個駐地單位黨組織、兩新組織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如今,這套機制運行兩年有余,經歷了北京奧運會和國慶60周等大型活動年的檢驗,變得益發成熟,已由“臨時工”轉為“合同工”,成了建國門街道工委的常態工作。

  縱向到底  橫向到邊

  編織密不透風的應急工作網絡體系

  於嘉城是建國門街道東總布社區的一名普通黨員,同時也是社區治安巡邏志願者。按照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的要求,他和另一位社區黨員組成的兩人小隊需經常在社區內巡邏執勤,查找社區在環境、治安和消防等方面存在的隱患,並將結果報告給社區黨組織。

  作為在社區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居民,每當李偉遇到於嘉城時,他都會上前與於嘉城閑侃幾句。在他的印象裡,東總布社區越來越讓人留戀,環境越來越好,治安越來越棒。“經常能看到社區的黨員干部走圈巡邏,心裡倍兒踏實。”李偉說。

  東總布社區位於建國門街道的東部,東與東二環相連,南臨長安街,轄區內的貢院東街和西街是清朝考取狀元的地方。年代變遷之后,這裡已是全然的大都市景象了,現有中國社科院、國家旅游局、北京市檔案局等中央、市屬單位。走進這個社區,扑面的是一派祥和、幽靜的氣氛。

  “奧運會期間,不僅社區沒出任何事,還被評為平安奧運先進集體,這與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關系很大。”社區黨委書記張小庄,一位說話干脆、干事爽利的女社區當家人介紹。

  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把應對突發事件的實施方案落實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在建國門街道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方案中記者看到:街道工委成立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建立應急組織網絡體系和信息溝通聯絡體系。建國門街道工委書記王紅介紹,街道建立了以街道工委為核心,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黨組織應急工作網絡體系。縱向上,10個社區黨委分別下設2—5個黨支部,每個黨支部以樓門院為單位成立黨小組,做到黨委建在社區、黨支部建在胡同、黨小組建在樓門、黨員分布在院落中。橫向上,依托黨建聯席會,把駐地單位黨組織納入應急體系,形成環環相扣、層層負責的應急工作組織網絡。

  通過這個網絡,基層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可以盡快傳遞到街道。奧運前夕的一個下午,大雅寶社區接到電話,說發現了非法傳單。社區黨委一方面立即上報,另一方面迅速派社區干部帶著應急包趕到事發地點,進行現場處置,從事發到問題處置完隻用了10分鐘。

  總結兩年實踐,王紅深有感觸:著眼於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不僅達成了“應急”的使命,而且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進一步健全了基層黨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機構,黨組織的影響力、戰斗力充分發揮﹔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應急隊伍建設,黨員干部的應急能力增強﹔建立了家庭、樓門、樓院、社區、街道應急通訊網絡,確保‘有事了’就有人負責處置。”王紅說。

  觸角豐富  反應靈敏

  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必要且急迫

  建國門街道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的建立與北京奧運會有關。

  時間上看,應急機制於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兩個月開始啟動﹔緣由上看,建國門街道涉奧場所多達48處,奧運會期間,30多位國外領導人下榻在街道轄區的酒店。平安奧運的巨大壓力,讓街道工委一班人不得不思考這兩個難題:如何才能確保轄區不出事以及如果出了事如何應對。

  事實上,作為東城區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已建立了一套應急體制、機制和預案。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互救自救、及時處置。同時,考慮到需要地區各單位共同參與,建立一個觸角更豐富、反應更靈敏的應急機制變得必要且急迫。

  時機已到。2008年6月24日,建國門街道舉行了基層黨組織應急工作啟動儀式,轄區70余家中央、市屬、區屬單位,社區和兩新黨組織負責人出席儀式。街道工委為新成立的民兵預備役黨員突擊隊、新經濟組織黨員突擊隊、城管分隊黨員突擊隊、衛生醫療黨員突擊隊、社區黨員突擊隊等五支黨員突擊隊授旗。

  應急工作啟動后,街道工委舉辦多次應急培訓。同時,還多次舉行黨員突擊隊應急演練,五支黨員突擊隊在指定地點進行了消防滅火、急救、維護治安、疏導市民等演練。

  “我們接待了40多個國家的800多人,這兒沒發生一例事故。”城市青年酒店黨支部書記黃起認為,驕人成績與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密不可分。

  由於地處北京站周邊,蘇州、崇內社區結合實際制作了應急工作展板,內容包括:社區黨委奧運期間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方案、安保實施方案、網絡聯絡圖、義務指路隊等7個方面。由於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奧運期間,這兩個社區的治安志願者發現安全隱患13起,報警3起﹔應急小分隊處理應急事件6起。

  在后奧運時代,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在東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和國慶60周年的外圍保障工作,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

  向常態化管理轉變

  以黨建資源為土,育社區和諧之花

  基層黨組織應急機制,誕生於特殊時期,也有特殊使命。目前,這一機制正向常態化轉變。

  駐街單位黨組織參與應急工作后,不僅加深了彼此的聯系,更以此為契機,建立健全了各自的應急工作體系,如北京鐵路辦事處、北京郵區中心局、國際飯店等單位把應急機制引入日常工作中,提升了服務質量。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正與我們洽談,打算利用我們的應急工作平台,組織轄區單位分批進行急救培訓,替代過去各個單位單獨培訓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街道工委副書記馬振星高興地說。

  應急機制啟動以來,街道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的應急意識全面提高。今年春節期間,一個居民樓住戶家陽台上的堆料被煙花點燃。恰逢家中無人,火勢迅速蔓延。社區治安巡邏人員迅速將情況上報,包片的街道干部呂殿寶一方面安排撥打119,另一方面在兩分鐘內就帶領工作人員和滅火器趕赴現場,徒手爬上二樓陽台,用滅火器向火源噴射,配合趕到的消防人員,扑滅了大火。

  為保障中小學及幼兒園安全,應急機制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按照東城區的要求,建國門街道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加大對地區6所小學和3所中學的安全檢查,安排警力對周邊進行巡邏。同時,充分發揮社區群防群治力量,在學校周邊值守,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對於基層黨組織來說,黨組織的先進性體現在一件件小事中。建國門街道以應急機制為切入點,以黨建資源為沃土,培育的是地區和諧、群眾歡迎的果實。

(責編: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