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擔任共和國總理26年,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統戰、科技、文化、教育、新聞、衛生、體育等各領域的發展和建設,無不浸透著他的心血。毛澤東曾稱贊“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圖為:周恩來在開國大典的主席台上
周恩來和陳雲、李富春、薄一波等一起負責編制和組織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多次出訪莫斯科,先后達成蘇聯援建我國156項重點工程的協議,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圖為: 周恩來主持編寫的一五計劃設想
周恩來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主席。他高度重視發揮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作用,經常傾聽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意見,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貢獻。圖為: 周恩來在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上作報告
周恩來是重視科教事業、尊重知識分子的典范。他強調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的“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把知識分子當作國家的寶貝。圖為:周恩來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的報告修定稿
周恩來非常重視以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為代表的尖端科技。1962年,中共中央成立專門委員會,周恩來擔任主任。期間,他主持召開了六十多次中央專委會會議,對“兩彈一星”的研制確定了許多重大方針、原則和政策措施。
1949年至1958年,周恩來任政府總理的同時,還兼任外交部部長,卓有成效地領導了黨和國家的外事工作。1954年,他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和印度、緬甸兩國總理共同倡議將其作為國際關系的普遍准則。圖為:周恩來修改的《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1955年4月,周恩來率領我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一次沒有帝國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家會議。會上,帝國主義利用亞非各國社會制度不同,進行分裂活動,破壞會議進行。圖為: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為建立和發展中國同世界各國特別是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周恩來曾十多次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國訪問。其中從1956年到1964年初,他出訪了二十幾個亞非歐國家,搭建了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之橋。圖為: 周恩來出訪的亞、非、歐國家(1956年到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