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13:41 來源:廣西日報
用心聆聽群眾聲音,用筆記錄點滴感動。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本報記者分赴全區各地,與廣大基層干部群眾一起看新聞、談感受、拉家常、話願景。
在南寧市青秀區新媒體從業人員統戰工作基地,在桂林理工大學學生骨干培訓班課堂,在扶綏縣渠黎鎮“甜蜜之光”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的“第一車間”,在金秀大瑤山深處的長垌鄉平道村古佔瑤寨,在柳工集團全球研發中心新技術研究所的實驗室,在廣西邊防總隊水口關邊檢站……記者們在採訪中收獲感動、在傾聽中虛心學習,與大家一起共度幸福的“十九大時光”,共同憧憬美好未來。
我見証:報告內容直抵人心
10月18日,清晨的陽光洒在欽州港七十二涇海面上,記者張冠年乘坐的快艇駛向龍門港鎮南村碼頭。在漁民蘇桂清的“桂欽漁11816”號漁船上,張冠年與10多名當地漁民一起收看了黨的十九大開幕會。
“報告中說到‘保護國家領土,建設強國強軍’時,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張冠年說,掌聲背后是漁民對偉大祖國的美好祝願,更是幾代人海上生活的真切感受。“漁民告訴我,以前出海都是木船,抗風浪性能很差,每次出海都要擔驚受怕﹔現在大家都有了先進的現代化捕撈漁船,船上的生活條件堪比星級賓館,更有海警、海監、漁政等方面的全程護航,安全感爆棚。”張冠年說,報告內容直抵人心,他和漁民們一樣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倍感自豪。
“走進廣西汽車集團,我仿佛聽到了智能制造日益臨近的腳步聲。”在廣西汽車集團運營與信息部,記者覃偉立採訪了正在與同伴探討技術問題的信息總監蘇鬆。近期,蘇鬆和他的團隊成功攻關柳東乘用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座艙大總成智造項目,生產時間和制造成本顯著降低。談及十九大報告中“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內容時,蘇鬆躊躇滿志之情給覃偉立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的工作崗位不同,但感受卻是一樣的,報告說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我學習:用行動響應黨的號召
“承包延長三十年,農民聽了勁頭高。”幾天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下俚歌”傳承人陳明仲結合十九大報告,連續創作了33首新歌,並迅速在當地學校、村庄中傳唱,這讓前往採訪的記者潘登深受觸動。“這些新歌乍一聽曲風簡單、歌詞朴實無華,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五年來身邊的巨變以及當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由衷期盼。”潘登說,陳老師的創作靈感源自對黨的政策深刻理解、對基層群眾的無限熱情,其創作的“下俚歌”在梧州市長洲區不少群眾心目中足以“PK”流行歌曲。“我要向陳老師學習,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之中。”
“向十九大代表農鳳娟同志學習,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十九大期間,記者趙超來到廣西交投南寧高速公路運營公司南寧東收費站,與“鳳娟標杆”班組收費員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為人民服務不分崗位、沒有終點站﹔農鳳娟同志為我們樹立了服務標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收費員銀夢琦的話讓趙超記憶猶新,“收費站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卻同樣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和足夠的耐心。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我要向她們看齊,從每一天的點滴工作做起,以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我期待:一起抒寫美好的明天
“盡管連線時間不長,我的感想卻很多。”十九大期間,記者奚振海連線採訪了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赴馬來西亞沙巴大學的交流生,同學們流露出的自信與自豪感染了他和同事們。奚振海說,十九大期間,他們採訪了貧困學子、大學生創業團隊以及少數民族學生,“90后”乃至“00后”對十九大的關注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幫助奚振海加深了對十九大報告的理解。“報告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與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年人共度‘十九大時光’,我感覺自己也充滿了力量。”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採訪了年逾八旬的董振勝老人后,記者駱怡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了自己的心聲,“董老告訴我,他要盡己所能、貢獻余熱,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添更多正能量。這是一位擁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對我的鞭策和鼓勵。”駱怡表示,要緊跟前輩的腳步,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繼續為黨努力工作。
“以前是‘干部用力干、群眾一邊看’,現在是大家愛干淨、人人講衛生,再也聞不到垃圾堆發出的臭味了。”近年來,記者唐正芳目睹了貴港市港北區根竹鎮新民村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十九大的召開讓當地村民信心倍增,特別是對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充滿期望。“我要用手中的筆與村民們一起建設宜居鄉村、參與新的發展戰略,一起抒寫美好的明天。”唐正芳說。(記者 孟振興)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