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永不懈怠加油干 一往無前向未來

黨的十九大代表熱議如何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0月25日09:4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永不懈怠加油干 一往無前向未來

天安門廣場紅旗招展,人民大會堂巍峨庄嚴。秋天的北京,見証了這場舉世矚目的盛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於10月24日在北京勝利閉幕。

號角已經吹響,藍圖業已擘畫。代表們精神煥發、信心滿懷走出會場,面對鏡頭、話筒暢談盛會重大意義和豐碩成果、展望國家美好未來,興奮地講述如何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深、落實。

堅定不移深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出會場,黨的十九大代表、沈陽鐵路局黨委書記湯曉光用“受益太多”來描述自己整個會期的感受。他表示,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后,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透徹的認知,深感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的必由之路,也是鐵路企業實現由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回去以后,我們要組織全局進一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持續深化鐵路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鐵路工作‘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護航。鐵路運輸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提高供給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出行品質越來越高的要求﹔必須始終堅持向現代物流轉型這一方向。”湯曉光代表說。

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闡述、新部署和新要求,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作為央企,我們要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找好抓手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以技術創新為重點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以智能制造為抓手促使制造業走向高端。未來,我們將以更大的擔當,緊緊圍繞制造強國的戰略部署,為振興民族機械工業作出更大貢獻,在新時代展現出國有企業的新作為”。

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二重核電石化事業部電氣焊工白樹華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為一名一線焊接操作人員,我認為工匠精神包含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團隊合作的意識、高超技能的運用和優良的綜合分析能力。我要在本職工作中不斷學習、鍛煉,總結提升技藝和工法,使自己成為一名技術創新的追求者、技能操作的引領者”。

全面貫徹

新發展理念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發展必須科學,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宜昌是湖北化工大市,化工產業是當地現階段重要支柱產業。黨的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一走出會場向記者講述的卻是未來的“綠色發展經”,“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我們將把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整治突出環境問題,當作全面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機遇,當作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機遇,當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機遇,努力把宜昌建設成為人人向往的綠色生態宜居之城”。

“河南是農業大省。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我對農村未來充滿期待的同時,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回去后,我要努力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說,要認真梳理鎮裡的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基層黨建等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好各項要求。帶領群眾,做大做強以綠色農業為主導的富民產業,為國家貢獻更多安全綠色的農產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讓家鄉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黨的十九大代表、雲南省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表示,這次參加黨的十九大,感受最深的兩個詞就是“新時代”和“創新”。“回去后,我們要結合保山實際,在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的各個環節開拓創新。”

推動社會主義

文化繁榮興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一走出會場就興奮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一名中共黨員,我的任務就是呈現更多好作品,宣揚我們豐富的歷史文化,講好我們蓬勃發展的故事,唱出當代中國的精氣神!”

“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轉化為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黨的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王旭東說,敦煌研究院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培養一批潛心從事文化遺產保護、歷史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培養一批能夠把文化保護和利用進行創造性結合的專業性人才,未來還要致力於加大人文交流的國際合作,不斷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劉成章滿懷激情地說:“我將牢記使命,及時向全體教師傳達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全力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記者 廉 丹 黃 鑫 喬金亮 萬 政 來潔 林火燦)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