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美麗”寫入強國目標,十九大代表熱議“美的建設”——

【十九大聚焦】“讓美麗中國新圖景徐徐展開”

2017年10月24日09:19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十九大聚焦】“讓美麗中國新圖景徐徐展開”

3個小孩背著用繩子串起來的塑料瓶,裡面裝著各種垃圾——在青海代表團的討論會上,十九大代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吳德軍展示了一張名為“最美生態鏈”的照片。

照片背后,藏著一個故事。在今年的虫草採挖季,一個名叫旦增的孩子,帶著弟弟妹妹一邊挖虫草一邊撿拾沿途垃圾。由於沒有裝垃圾的工具,他就將一個個塑料瓶鑿洞串起來挂在身上,集中帶到垃圾回收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吳德軍感慨。

與他有同樣感慨的代表,不在少數。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實現良性互動,山水林田湖草的“命運共同體”初具規模……回首過去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高度,美麗中國新圖景徐徐展開。

連日來,十九大代表在討論時紛紛表示,在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要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建設美麗中國。

“美麗”被寫入強國目標

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過去相比,十九大報告對於發展目標的表述增加了“美麗”二字。

“將‘美麗’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意味著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九大代表、陝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表示,此舉彰顯了黨的遠見卓識和使命擔當。

過去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補齊了一塊塊生態短板:

5年來,我國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0萬畝,118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

5年來,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裡,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5年來,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

如今,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有了新任務。代表們注意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被寫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十九大報告用一個章節來部署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同時也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情懷。”十九大代表、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說。

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系統性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代表們紛紛表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對於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美好願望。

“發展是為了什麼?不僅僅為了GDP,還應該讓老百姓生活在一個更加舒適、更加宜居的生態環境中,讓老百姓享受生活、活得有尊嚴。”十九大代表、廣西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說。

柳州市曾經是一個酸雨城市。近年來,該市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酸雨率從98%降到11%,低於國家標准8個百分點。同時,空氣優良率達到88%以上。如今的柳州市區,一年四季鮮花爛漫。

代表們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超越環境保護本身,成為一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的系統性變革。

“我們要牢固樹立綠色崛起意識,發揮生態優勢,在綠色崛起的路上走得更穩健、更自豪。”十九大代表、江西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介紹說,萍鄉市近年來著力推動節能降耗做“減法”,抓好高耗能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准煤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發展綠色產業做“加法”,強化綠色清潔生產、礦產等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做“乘法”,加快支持經開區和蘆溪縣工業園創建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

“這幾年,長慶油田關停了位於林區、水源區和人口密集區的油井,進行植樹造林。雖然油田產量受到影響,但大伙兒都明白,為了生態保護,這些損失是值得的。”來自長慶油田的一線職工代表楊義興說,“‘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報告中的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十九大代表、浙江衢州龍游縣大街鄉賀田村黨支部書記勞光榮如此感慨。10多年前,賀田村還是一個“垃圾遍地倒,蒼蠅漫天飛”的窮村,如今卻是青山環抱、溪流清澈、滿眼綠意的國家級生態村。“我們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從源頭防治,改變村民傳統落后的生活習慣,形成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

設“高壓線”定“鐵杠杠”

代表們注意到,十九大報告提出,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還提出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

“這些硬措施、嚴要求,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十九大代表、中國林業集團公司基層職工晏文娟代表感慨。

“過去我們州經常遭遇沙塵天,如今變成高原的小江南,這要靠制度保障。”十九大代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金安社區黨支部書記滕曉煒說,生態保護離不開制度約束,必須設“高壓線”、定“鐵杠杠”。

“構建有力的監管體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十九大代表、浙江湖州市委書記陳偉俊介紹說,湖州市從加強地方立法、完善經濟政策、完善補償機制、完善監管體系、完善考核制度5個方面,不斷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先設環境底線,再定發展上限。”十九大代表、寧夏中衛市委書記何健告訴記者,該市堅持以轉型發展推動綠色發展,摒棄粗放發展慣性,在沙漠邊緣發展雲計算產業,已建成3個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大型綠色數據中心。

“保護生態,人人有責。”十九大代表、河北省灤平縣周台子村黨委書記范振喜說,十八大以來,周台子村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下足功夫,在全村2000多名村民共同努力下,村后的荒山已遍植綠樹。“保護生態系統,不僅需要各級政府真抓實干,更需要人民群眾共同努力。應進一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創建綠色家庭,鼓勵綠色出行。”

“一個充滿希望、信心滿懷的美麗中國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投入其中,讓這個畫卷更加生動、詩意盎然。”晏文娟代表說。

(記者 沈剛 張世光)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