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市民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綠道休閑游覽。新華社發
浙江省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車渚港河道。新華社發
廣西柳州,市民將魚苗放流融江。新華社發
福建省南平市新建的公園綠地。新華社發
10月23日下午,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六場記者招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十九大再次吹響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號角
楊偉民:黨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礎上再一次吹響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號角,進一步昭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打好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盡快補上生態環境這塊最大短板,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使我們國家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五個“前所未有”
李干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可以概括為五個“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發布實施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實施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800多萬輛。超過11萬個村庄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將近2億農村人口從中受益。
三是制度出台頻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40多項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對推動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
四是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審議程序。
五是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的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都下降了30%以上。全國酸雨區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點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迄今為止,已批准加入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生態文明體制發生歷史性變革
楊偉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的38次會議當中,20次討論了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的議題,研究了48項重大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提出的37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已完成24項,部分完成9項,正在推進4項,出台改革文件84件。
生態文明體制發生了歷史性變革。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制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設計了“八項制度”。總體方案確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項改革任務中,73項已經全部完成,6項基本完成。目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日益加強,空間規劃體系改革試點全面啟動,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不斷強化,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持續推進,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力度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加快構建,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加快改革落地,盡快補上制度短板
楊偉民: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展比較快,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很多改革的舉措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可循,找不到可借鑒的經驗。比如主體功能區、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等都沒有國家做過。從目前改革的進程來看,有一些改革是相對滯后的。比如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的改革還處於試點階段。另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中,部門職責交叉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整合體制機制的難度也比較大,有待下一步根據黨的十九大的部署進行推動。還有一些改革受到法律法規修訂進展相對緩慢的制約。
這幾年政府全面加強了在環保方面的監管,但相對而言,市場機制發揮的作用不夠,激勵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建立,這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按照問題導向,加快改革的落地,盡快補上制度的短板和漏洞。
堅決把“大氣十條”收官戰收好收圓滿
李干杰:“大氣十條”從2013年9月制定發布至今,成效非常明顯。2016年相比2013年,被考核的全國338個地級城市的PM10下降了15.5%。但與此同時,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總體污染還很重,空氣質量還很不理想,離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較大的差距。全國338個城市全年達標的隻有84個,比例隻有24.8%﹔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的污染程度更加嚴重﹔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運輸為主的運輸結構總體上改善還不是特別明顯﹔一些企業守法意識不強,違法違規問題嚴重,超標排放情況還比較突出。
今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我們堅決要收好、收圓滿。為了解決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問題,環境保護部會同10個部門、6個省市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還配套制定了6個專項方案。
下大力氣防治土壤污染
李干杰:土壤污染防治非常重要,它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的安全,並且相對大氣污染、水污染來講,土壤污染防治難度更大,過去相應的防治也更薄弱,是空白狀態,必須下更大的力氣、更大的功夫抓緊推動。去年“土十條”發布后,有了一些成效。兩項基礎性工作進展比較明顯:一是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二是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制定出台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按照這個總體方案,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后續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目標考核,力爭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盡快見到一些成效,並通過努力加快修復治理,使得這個領域盡快得到明顯改善。
(本報記者 張翼、溫源整理)
形成不敢、不想破壞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楊偉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這句話表明了我們黨的立場、態度和決心,就是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一定要堅決制止,嚴懲、重罰。我相信通過一些制度性的安排,長效機制是一定會建立的,會形成不敢、不想破壞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相得益彰
李干杰:在推動環境保護過程中,既要打攻堅戰,又要打持久戰。一方面,對一些違法違規、污染環境的企業零容忍,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一廠一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堅決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好壞的“一刀切”。即使對違法違規的企業,也是根據情況,能夠整改的給予時間進行整改,並非一棍子打死。隻有那些確確實實沒有生存價值,又嚴重污染環境,整治又沒有任何希望的企業,才最后關停關閉。也正因如此,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在過去這段時間相得益彰。
審定4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意義重大
楊偉民:過去涉及自然資源管理的部門幾乎都各自設置了自己管理的保護地,數量很多、面積很大,但監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虛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審定了三江源(12.31萬平方公裡)、東北虎豹(1.46萬平方公裡)、大熊貓(2.71萬平方公裡)、祁連山(5.02萬平方公裡)等4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要求保護這些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是把總面積21.5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還給自然,把全國2%的國土空間還給大熊貓、東北虎、藏羚羊,給子孫后代留下更多淨土。這件事無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從“打好”到“打贏”藍天保衛戰
李干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打贏藍天保衛戰”。過去叫“打好”,現在叫“打贏”,意味著對大氣污染防治比過去有更高的要求。我們准備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強化這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全國338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必須達到80%以上,未達標城市PM2.5的濃度要比2015年平均下降18%,同時還要為實現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這個目標打好基礎。
2020年完成20萬個村的環境綜合整治
李干杰:我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2008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中央財政投入375億元,一共整治了11萬個村庄,約有2億農村人口從中受益,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污水問題、垃圾問題等。2020年,將完成20萬個村的環境綜合整治,達到我國整個行政村的1/3左右。
預計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李干杰:目前正在組織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預計到今年年底11個省份能夠完成省一級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工作已經啟動,准備用兩年時間對整個長江經濟帶所有縣級以上1320處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全面整治。
(記者 溫源、張翼整理)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