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黨代表眼中的黨代表】

小村庄裡開繁花——潘克剛代表談花茂村的新變化

2017年10月24日08: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小村庄裡開繁花

以前想不到自己會用“文質彬彬”來形容一位村干部,但潘克剛給人的第一印象恰是這個詞。

他總是行色匆匆。走廊裡兩次攔住他約採訪,他都說:“好的,劉老師,等我一下。”採訪40分鐘,電話4次響起,他一直致歉:“不好意思,劉老師,我得接一下。”

作為貴州省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黨總支書記,村裡種植、養殖、餐飲、農家樂、旅游經濟的大事要他拿主意,婆媳吵架、鄰裡矛盾也要他調解。作為十九大代表來北京開會這幾天,他接電話的次數已經少了很多,“在村裡,啥子都要管,每天要有七八十個電話”。

他笑了一下:“所以人家才說,村干部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

10月19日,習近平同志來到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黨的十九大報告,潘克剛是第二個發言的代表。當日的新華社報道裡寫到,潘克剛講到鄉村農家樂旅游成為鄉親致富新路,習近平說既要鼓勵發展鄉村農家樂,也要對鄉村旅游作分析和預測,提前制定措施,確保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大家的發言順序有安排嗎?”

“沒有,自己看情況。”

“第二個上去發言,緊張嗎?”

“不緊張,總書記很了解農村情況,懂我們村干部。”

不緊張,但確實激動。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曾乘車來到花茂村考察,並對村裡鄉親們說了一番沉甸甸的話:“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時隔兩年多,來北京前,潘克剛在電腦上反復挑選家鄉照片,最終把花茂村的綠水青山和鄉親們的笑臉,帶到了北京,帶給了總書記。

“花茂”,取花繁葉茂之意,並不是這個村庄最初的名字。過去,這個村是貧困村,村名叫“荒茅田”。近些年,脫貧致富成效顯著,才有了“花茂村”的名字。2015年歲末,潘克剛履新花茂村黨總支書記,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始了他的花茂發展規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

“我們成立了一個種養殖專門合作社,成立了鄉村旅游協會,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依靠這一社、一協會、一公司,花茂村統籌發展的架子搭建起來。

農業走有機農業的路子,無農藥、無化肥。“一般一畝稻谷能收1000多斤,但我們隻收300多斤,農民收入反而增加很多”。

鄉村旅游風生水起,旅游開發公司取名“鄉愁花茂”,意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每年旅游淡季隻有11月到來年2月3個月,全年來我們村的游客有70多萬人次。”

文化傳承重新煥發活力,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土陶燒制工藝,搭載鄉村旅游產業獲得勃勃生機。產業與生態融合,人文與自然融合,呈現出一個小村庄的大格局。

看一個地方發展得好不好,有很多民間風向標。“外面的姑娘更願意嫁到花茂來。”潘克剛笑言,“還有很多小伙子想當花茂女婿。”

邁進新時代,而今從頭越。對潘克剛而言,黨的十九大報告讓他心裡更有底氣,肩上也更有分量了。未來,花茂村還要繼續堅持發展鄉村旅游和有機農業,贏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把“鄉愁”培育為“大品牌”。

他很鄭重地說,基層就是中央的根基。“我們的發展隻有更新、不能后退”。

(作者:記者 劉文嘉,系十九大代表,光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