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俊嶺
2017年10月24日05: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充分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后,來自各行各業的黨代表們普遍認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舉措。代表們紛紛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自己將立足本崗、腳踏實地,以自身實際行動補齊發展短板、提高供給質量、增強創新活力、擴大開放水平,為駛入新征程的中國經濟貢獻力量。
聚焦矛盾補齊短板
如何理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不少十九大代表看來,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努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認清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是讀懂這一論述的關鍵。
中共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工作委員會書記崔明華代表說,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交通、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盡管我們很多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建設得比較好,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供給跟不上需求的短板始終存在。對此,我們必須再接再厲,一方面搞好規劃,確保交通基礎設施為人才、商品、原料等各類要素順暢流動充當好‘大動脈’﹔另一方面做好運營,提升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運行的效率,確保高鐵、地鐵、公路、港口等設施安全有序提供服務。此外,交通建設本身就涉及很多行業,交通領域加強創新、優化供給對於相關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亦可以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崔明華對本報記者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許召元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有4點:一是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高技術產業上佔領技術制高點、培育全球主導權﹔二是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升級情況,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不斷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的供給﹔四是轉向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讓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銳意創新優化供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寒鬆代表看來,創新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分重要。
“沈陽智能制造、大連軟件、鞍山激光、本溪生物醫藥、阜新液壓等一批新興特色產業集群快速崛起,10萬等級空分裝置用壓縮機組、大直徑全斷面硬岩掘進機、500千克六軸工業機器人、128層螺旋CT等60余個重大創新產品實現產業化並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引領。”王寒鬆在向本報記者回顧遼寧過去幾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時舉例說。
在中國經濟的新征程上,十九大報告同樣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前進方向。河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於勇代表認為,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這無疑為制造業准確把握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理論指導和重要遵循。
“未來,河鋼將繼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聚焦市場和產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對‘技術、人才、管理、裝備、資源、資本’等全要素進行最科學、最有效的配置,全力圍繞解決影響‘滿足客戶需求’和‘提升有效供給’的重點問題,不斷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向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於勇說。
在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趙亮代表看來,在全球經濟增長、能源轉型、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能源互聯互通成為大趨勢。能源互聯互通,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當好龍頭、做好表率,發揮領軍作用,是電網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義務和使命擔當。”
擴大開放均衡發展
中國經濟體系向現代化升級的過程,將是雙向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不斷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過程。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開放的力度不能減弱。十九大報告在此方面做了不少重要論述。目前,在吸引外資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處於產業鏈高端、價值鏈頂端的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未來,我們要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進一步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為全球投資者創造出更好的創業環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沙海林代表對本報記者說。
新征程大幕拉起,行動者已經出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自治區黨委已經就會后如何迅速地傳達、學習、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作出了具體安排。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首先要重點貫徹好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堅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著力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從而進一步謀劃好廣西的開放發展。與此同時,廣西既是一個民族地區,也是一個邊疆地區,貧困人口的面還比較大,因此今后的經濟發展中,我們還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戰略機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彭清華說。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