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十九大代表熱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7年10月23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中遠荷蘭”號抵達新加坡港。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在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道路上,心手相連,共奏跨海和聲。新華社發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具體部署。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提出有著怎樣的歷史和時代背景?現代化經濟體系應當怎樣建?如何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些關鍵問題引發了十九大代表的熱議。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的必由之路,也是鐵路企業實現由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沈陽鐵路局黨委書記湯曉光代表說。

“實體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身處工程機械行業的中聯重科,用五年的發展實踐証明了這一點。”中聯重科黨委書記、董事長詹純新代表深有感觸地說,五年來,企業緊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主動調整,抵御風險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全面增強。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代表指出,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意味著必須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真正把“質量強國”落到實處。未來,實體企業應從戰略、文化、標准三個層面發力,把品質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打造國際領先的質量標准體系,為振興實體經濟筑牢根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十分關鍵。”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代表指出,金融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必須主動適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証監會主席劉士余代表指出,我們要抓住中國市場發展的新機遇,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扎實工作,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科技創新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這種迫切要求對鋼鐵企業尤為重要。”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勇代表指出,作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我國鋼鐵業正面臨去產能的“陣痛”。而要實現這種轉型,必須堅持創新驅動。

對這一點,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代表也深有感觸。“科技創新是北汽實現新能源業務快速增長的重要發力點,我們聚焦技術、產品、資源、市場,才增強了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創造了多項行業第一。”他表示,未來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開啟企業新能源汽車發展的2.0時代,全力打造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科創中心。

回望五年來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制造的崛起,從生產一線走來的青島港大港分公司裝卸大隊副隊長皮進軍代表有更多感悟:“以前裝卸工干的是出大力、流大汗的體力活,而現在隨著港口的創新和轉型,裝卸工干工作用腦子、靠業務、憑能力,能干業務、抓經營、搞金融。我們都成為一專多能的新時期產業工人,把‘老搬’干成了‘白領’。”

“十九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具體到企業的創新工作中,可以總結為九個字:強基礎、建體系、聚人才。”潘剛說,強基礎就是要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建體系就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聚人才就是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最終推動實體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持續提升。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自信的中國愈加開放。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在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官慶代表看來,企業近年來的發展,是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結果。“‘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有企業努力在共享中國經驗、展現中國品質、提供中國技術、服務大國外交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樹立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帶動了我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官慶表示。

大開放要有大格局。商務部部長鐘山代表說:“中國已從資本輸入國變成資本淨輸出國,中國海外投資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質量不斷提升。我們將鼓勵中國企業特別是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走出去,政府部門也要更好地為走出去的企業營造好的環境、好的條件、好的服務,和企業一起打造中國投資的品牌,樹立中國投資的良好形象。”

2013年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流量約5600億美元,向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崗位數以百萬計,促進了投資所在國將資源、勞動力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受到普遍歡迎。

“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對東道國產業水平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都作出了貢獻。過去四年,‘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在此基礎上,各方攜手合作,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一帶一路’一定能夠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說。

(記者 李慧 齊芳)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