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黨代表眼中的黨代表】楊彩霞:“小腳印”一步步踩出大道

2017年10月23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楊彩霞:“小腳印”一步步踩出大道

十九大代表們吃完晚飯,三兩成群地從餐廳往房間走,楊彩霞慢慢落在了后邊。

湊過去一看,手機微信頁面上一片“小紅點”,她正在一一回復群裡的問題。幾十個微信群:“早教項目群”“學習型父母群”“IECD項目家長微課堂”……全部圍繞著一個關鍵詞:兒童。

“你的手機裡‘藏’著多少孩子?”她一笑,想了一小會兒說:“要看怎麼數。”

“中心幼兒園”的微信群為工作而建。作為中國兒童中心學前教育部部長、實驗幼兒園園長,她是1000多個孩子的“園長媽媽”。

“早教項目群”“學習型父母群”為項目調查與城市學前教育指導而建,那裡有處在新手焦慮期的年輕父母,和一出生就被放置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而她,要像熨燙一塊珍貴的絲綢一樣,小心撫平這些誤解和焦慮。

“IECD項目家長微課堂”以及一系列以縣城或鄉鎮命名的微信群,涉及全國百余個位於城鄉接合部的兒童社區服務中心。現在,這是她的人生大事。

“我們的想法,是把這樣的中心,在城裡送到樓下,在農村送到村頭。”從2013年起,在單位原有“小腳印”項目的基礎上,她和中國兒童中心科研與信息部、學前教育部的同事一起承擔了聯合國兒基會與全國婦聯合作的“0~3歲兒童早期發展社區家庭支持項目”,意在探索以社區為基礎的早教服務,憑著公益性和易得性的特點,專門針對貧困縣、城鄉接合部這些公共服務薄弱的地方鋪開。

那一年,是她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的第二年。等到她再次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這個項目已經拓展到湖南、湖北、河北、新疆、山西、貴州6個省區,建起了146個中心。無數貧困地區兒童、城市裡低收入家庭成長的故事,在楊彩霞心裡構成了關於這幾年的獨特記憶。

在貴州黎平縣,2013年剛剛接觸到這個公益機構的媽媽們一撇嘴——“娃們還要學什麼?!”現在,她們的念頭不僅轉變為“娃們要學”,還能把繪本故事編成當地民歌唱給孩子們聽。

在山西汾西縣,一個兩代人都患精神疾病、隻由一歲半孩子和撫養人曾祖父構成的極特殊家庭,最終向兒童服務中心敞開了大門。經過3年多日常化的幫扶,這位名叫娜娜的孩子已經快樂地走進了幼兒園,而80歲的老人,也已經習慣於什麼事都要和中心商量商量。

世上本無路,靠作為教育者和母親的耐力,楊彩霞的“小腳印”一步一步踩出了大道。當前,中國縣城和農村地區的家庭對兒童早期教育的訴求陸續呈現,社工和志願者隊伍逐漸壯大,而中國的公共政策正在努力彌合地區間差異、人群間差異,奔向教育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境地。楊彩霞覺得,自己正與時代同向。

“兒童早期教育太重要了。一個孩子在這個時期,有安全的依靠對象,有美好的親子互動,有人性化的啟蒙,才會對這個世界有信任感,才會如種子發芽般自我成長。”一個孩子的人格養成,是一個社會文明發育的縮影,也構成這個社會向好向上的支點。“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落到我們這個領域,就是從娃娃開始,從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開始,最終推動一個健康的社會。”楊彩霞說。

和所有真正有故事的人一樣,她常常微笑,少有豪言。但隻要細細詢問,就會發現她心裡沉甸甸的東西。

“十九大報告裡最觸動你的一句話是哪句?”

楊彩霞幾乎脫口而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作者:記者 劉文嘉,系十九大代表、光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