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十九大時光:花海正逢盛世春

2017年10月22日12:52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花海正逢盛世春

圖為南京市江寧交建集團的工人們正在為邊麻溝村修建旅游木屋。記者 林玟均 通訊員 趙統雲 攝

“要看仔細嘞,多了解黨的好政策!”因為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的阿來壽嘗到了政策的甜頭,從此養成看電視新聞的習慣。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他看得格外上心。

“報告裡說全國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我也算其中一個。”阿來壽和他的老父親滿臉洋溢著從未有過的笑容。

這一笑,是對現在生活變化的幸福感、獲得感﹔更是對現在黨組織、村干部的認可和滿意。

洋溢著盛會氣息的邊麻溝村,五年來,舊貌換新顏,最大的變化是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家家有產業、事事有人做,在邊麻溝村已經成為常態。

村民都說,邊麻溝的變化緣於黨的好政策,緣於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緣於村干部的大膽改革和銳意創新。如今,行走在邊麻溝村,在各級黨組織的支持和帶領下,改革落地生根的聲音清晰可聞。真可謂,花海正逢盛世春。

邊麻溝村“領頭羊”,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在收聽完黨的十九大報告后,顯得異常激動,“聽報告,細琢磨,深理解,我對過去改革的認識和未來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李培東笑著說,“報告裡提到,‘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嘿嘿,沒想到,我們一個小小的窮山村,一點也沒落后,我們也能跟得上國家的步伐。”

“跟得上國家的步伐”,不是憑空而談。

位於大通縣老爺山腳下的邊麻溝村,全村162戶,612人,2016年底,人均收入過萬元,全部脫貧摘帽,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增強。

一個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靠天吃飯的腦山村,緣何走向富裕、走向幸福。

以良好的生態資源為依托,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為平台,以打響特色旅游品牌為主要路徑,帶動全村群眾多渠道、多方式增收致富,這成為邊麻溝村“兩委”班子及村民們的共識。 以入股形式籌集資金520萬元,實施“花海”鄉村旅游項目。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和荒坡土地,打造“邊麻花海”旅游品牌,成為全省各地爭相參觀考察的示范村。

創新資金使用模式,將累計爭取到的700余萬元各級各類項目資金,折股量化到每位村民頭上,並將9戶貧困戶的14.6萬元產業扶貧資金也折股量化,讓村民真正成為景區的“主人”,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保障了項目資金的長期收益。

李培東說:“農民變股東,家家能分紅。這是幾年來邊麻溝村取得的最大收獲。”深化“轉”的思想、深化“轉”的領導、注重“轉”的方式、找准“轉”的路徑……踐行“四個轉變”,邊麻溝村成功打造了像花兒一樣的幸福生活。如今,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通過打造邊麻溝村 “花海”景區鄉村旅游品牌,建設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觀、餐飲住宿、娛樂游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扶貧產業園,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在綠色轉型發展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新路子。

寒露時節,邊麻溝村已是金葉滿山,秋意深濃。走進村巷,大通縣朔北鄉窎溝片區鄉村旅游扶貧產業園核心區域建設工程如火如荼。房前屋后水泥新路光滑整潔,河湟文化廣場、林谷木屋、水系等景觀建設基本完成。整潔的院落、設施齊全的廣場、鮮花爛漫的公園……一個現代化的美麗邊麻入畫來。

阿來壽家門前的水泥路已平整一新,國慶、周末幾乎客滿。“要不是黨的政策好,哪敢想自己也能開店當老板?”10月8日,直到晚上7點,阿來壽送走“燕燕農家樂”裡的最后一撥顧客,一算賬,一天竟也賺了不少,不由得生出感慨。

阿來壽與妻子馬小紅原本在西寧一家餐館打工,家裡父母親僅靠幾畝土地,生活拮據,加上父親雙眼常年患病,雖是幾畝地,也隻有母親一人,艱難維持。

“好在去年開始,村裡打造花海,我們雙雙回家創業,現在成為全村惟一一家清真農家樂,今年僅兩個月銷售額就達6萬元。”妻子馬小紅笑著說,一家人每天採購、研究食譜、迎送客人,忙都忙不過來。“以后村裡還會有分紅呢。明年把院子改造一下,擴大規模,希望生意紅紅火火,祝願生活越過越好。”阿來壽信心滿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談及黨的十九大報告說到的這句話時,李培東說,這讓我們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備感振奮,對鄉村未來發展更增信心。新期待、新希望,盼望能落到實處,讓邊麻溝村真正能“鮮花爛漫”。(記者 林玟均)

(責編:唐心怡、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