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17年10月22日09:4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10月19日,河北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討論十九大報告。黨的十九大代表王東群(中)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談體會、提建議,贏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 記者 李景錄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像對待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

黨的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 劉賜貴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下最大力氣保護生態環境是海南一以貫之的發展理念。2015年,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確定了生態保護和資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標,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其中,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裡,佔陸域面積的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裡,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

保護好生態環境,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開發建設和產業發展作出系統規范,不踩紅線,不越“雷區”。海南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確定了生態保護和資源消耗的控制性目標,劃定好耕地、林地、海域岸線、水系和濕地的紅線,規劃哪些地方禁止開發、哪些地方限制開發、哪些地方鼓勵開發。

在劃定紅線的基礎上,海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試點,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立法保護、管理目錄、績效考核、生態補償和監管平台“4+1”制度創新,連續出台《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開發建設管理目錄》等規定,確保紅線管理有法可依。

2017年4月份,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就“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具體部署,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2017年9月份,海南省委七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出台保護生態環境措施30條,吹響了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號角。

30條措施體現的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新理念、新措施。比如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用最好的生態環境,吸引最好的投資者,讓百姓共享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福祉,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什麼是最好的投資者?最好的投資者既要看資金技術是否雄厚,也要看是否珍惜生態、能不能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不能與百姓共享資源紅利、能不能最大限度保護資源並發揮最佳效益。

過去5年,海南森林覆蓋率達到62.1%﹔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和94%﹔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實現省域全覆蓋﹔空氣優良率保持99%以上。

建設“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黨的十九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 藍天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深入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

2013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全區范圍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計劃用8年時間,把農村建設成生活舒適的樂園、道德示范的家園、生態良好的田園、鄉愁記憶的故園。

活動開展近5年來,全區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治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91.3%﹔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通達率達85%﹔沼氣入戶率超過50%,連續多年全國第一。鄉風文明大幅提升,92%的鄉鎮設立了農事村辦服務中心,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快速發展,以南寧“美麗南方”、玉林“五彩田園”等為代表的生態產業園區催生了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農村新業態,農民收入明顯提高。

回顧5年來“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所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堅持合力統籌,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區域綜合治理、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社會治理創新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既注重解決農村發展的瓶頸問題,又注重培育農村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能力,不僅從面貌上改善農村環境,更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為廣西廣大農村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農村建設發展的新路,成為廣西的一張亮麗名片。今后,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續深入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在鞏固提升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建設基礎上,集中推進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建設,努力建設“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營造“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為美麗中國建設和我國生態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寧夏中衛市委書記何健代表:

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本報記者 許 凌

黨的十九大代表、寧夏中衛市委書記何健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這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根本性舉措。

中衛地處寧夏中西部,建市剛剛13年,承受著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要實現“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發展全域旅游這個“無煙產業”,是我們最有效的抓手。何健代表說。

全域旅游就是全區域一體化發展旅游,突出整體發展理念,突破景區局限,使區域建設、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各個方面都服務於旅游發展大局,形成全域一體的旅游品牌形象。中衛受大自然的惠澤與恩賜,旅游資源獨特,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捷,具有加快發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潛質和廣闊前景。

如何實現“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時體驗、全民參與”?中衛市在厚植綠色理念的基礎上,立足“三個著眼”,打出組合拳:

著眼於避免同質化發展。堅持規劃先行,高標准制定了“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市三年行動計劃”,沙坡頭區做片、中寧做線、海原和海興開發區做點,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四區、六線、多節點”全域旅游新格局。

著眼於打造核心旅游項目。堅持項目帶動,引入中國旅游集團等戰略投資,實施了旅游新鎮、沙坡頭景區提質擴容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形成了多元化投資機制。

著眼於破解產品單一瓶頸問題。堅持城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業融合,統籌考慮旅游產業和雲計算產業、光伏產業、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

河南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代表——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本報記者 夏先清

“天這麼藍,水這麼清!”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南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向記者展示了手機裡的照片,很難想象這曾是排名在河南省內環境質量末位的城市。去年4月份,因環境惡化程度明顯,商丘市政府被環保部公開約談。

是什麼讓商丘環境質量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成功“逆襲”?王戰營代表說,自“被約談”以來,商丘以大氣污染防治為切入點,將環境治理攻堅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統籌部署,統籌實施,推動了發展方式深刻轉變,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同步改善、項目建設與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破解瓶頸與保障民生同步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王戰營代表深有感觸。他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10月10日,商丘今年以來的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184天,同比增加35天﹔空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前列。

在治理空氣和水環境的同時,商丘通過嚴格執行排放標准,倒逼企業轉型發展,推動資源回收利用,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通過關閉落后產能、落后生產工藝,推動企業更新生產設備,改進生產工藝,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

堅持以環境整治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探索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商丘市不僅擺脫了過去粗放式低端產業企業多等問題,而且實現了經濟穩定增長。

王戰營代表說,在環境改善的同時,商丘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全市電子信息等六大高成長性制造業同比增長11.9%,高耗能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山西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代表:

美麗山西新“底色”

本報記者 劉存瑞 梁 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黨的十九大代表、山西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表示,對山西來說,想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必須牢固樹立,要始終堅持把綠色發展新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努力讓綠色成為美麗山西的“底色”。

長期以來,右玉縣歷屆縣干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把當地林木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26%提升至如今的54%,創造了塞北綠色奇跡,鑄就了“右玉精神”,正是貫徹了綠色發展理念。

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右玉縣確定為全省唯一的生態文化旅游省級示范區,專門制定了32條支持性政策。朔州市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朔州市關於強力推進和支持右玉縣脫貧攻堅的行動方案》《關於支持右玉縣綠色發展暨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強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把右玉打造成綠色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

王安龐代表表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始終把傳承和弘揚“右玉精神”貫穿於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貢獻。

河北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代表——

走在生態文明建設前列

本報記者 雷漢發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北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表示,這為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承德作為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理應走在前列,干出樣子。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承德的重要指示,切實擔負起京津冀生態支撐、水源涵養重大使命,承德提出了“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的總目標,明確了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環京津扶貧攻堅示范區、國際旅游城市“三區一城”的綠色發展定位。

周仲明代表表示,承德的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也在生態。強市富民,根本在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是堅持加強生態建設不動搖,全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等重大生態工程,先后取締污染企業1410家,關閉露天礦山181個,復綠礦體18平方公裡。二是堅持發展生態經濟,強力推進文化旅游等綠色產業。今年引進實施億元以上生態產業項目608個,總投資4367億元。三是堅持推進生態富民,通過建設經濟林基地近千萬畝,去年農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通過造林護林,農民年增收4.6億元,8750名貧困群眾從事生態護林實現脫貧。

承德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目前全市已有林地3417萬畝,全域森林覆蓋率達57.67%。周仲明代表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實現轉型升級、綠色發展,讓承德真正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支撐區。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