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十九大江蘇團代表暢談“全面依法治國”

2017年10月22日09:3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十九大江蘇團代表暢談“全面依法治國”—— 讓人民群眾共享法治建設的陽光

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出席十九大的江蘇代表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全面依法治國”內涵,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充滿期待。

均等普惠,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報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最新的法治創新成果,濃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法治藍圖。”十九大代表、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說,報告中“法”字頻現,可以說是一篇貫穿法治精神的綱領性文件。

柳玉祥表示,在小康社會向現代化邁進過程當中,法治是人民群眾追求的必然目標。“我們推進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等日益增長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服務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我們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我們要持續打造人民滿意服務型司法行政機關,推動司法行政職能由‘行政命令型’向‘群眾需求型’轉變”。

著眼“均等普惠”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法治服務需求的有效路徑,也是解決司法行政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總抓手。柳玉祥代表說,目前江蘇已經把公共法律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疇,構建了“一條主干”“四張網”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現了縣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村(社區)司法行政服務站三級平台全覆蓋﹔在全國率先開通了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形成線上線下、網上網下“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下一步,還將加快推動服務資源由集中向全面覆蓋轉變,推動服務內容由單一向綜合轉變、服務手段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治服務。

此外,將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以開放性架構吸納社會力量,打造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下一步將重點深化社會組織參與法治建設,特別是推廣建立“鄉賢會”“百姓議事堂”等,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中發揮積極作用﹔深化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建設,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深化恢復性司法實踐,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最大化。

首提“人格權”,人權保障更全面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提出依法治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表明了黨堅持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十九大代表、江蘇省律師協會會長薛濟民談到,依法治國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治理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依法治國的實踐來看,報告中也提及了很多新的舉措,“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就是其中一個關鍵。薛濟民表示,此舉便於更好地堅持黨的統籌領導,堅持統籌規劃、統籌布局,便於更全面更系統地依法治國。

十九大報告首提“人格權”,在薛濟民看來,這一變化是針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而做出的,過去注重保障人身權、財產權,現在為了滿足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強了對人權的全面保障,這表明黨對人民權利的重視。

薛濟民還說,即將展開的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特別要注重發揮律師在依法治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國有約34萬名律師,律師權利是當事人權利的延伸。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程度,關系到當事人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關系到律師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發揮,關系到司法制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因此,司法體制配套改革中律師不能缺位。”

良法善治,讓司法既公正又有溫度

十九大代表、泰州市法院副調研員、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燕萍從事法院工作近30年,經她辦理的4000起案件無一錯案,有力捍衛了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在陳燕萍看來,法律雖然是冰冷的,司法的過程卻可以是溫暖和充滿人文關懷的。

十九大報告關於依法治國的表述令她印象深刻,“以良法促發展、保障善治”尤其讓她感慨頗多。“‘良法’是一個新提法,但前期我們已經做了相應思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會有層出不窮的矛盾,要更多從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我在處理案件過程中,不會一判了之,雖然案例判了,但是矛盾沒有得到解決,我更希望通過我的調解化解當事人之間的恩怨,在法律的尺度中兼容法、理、情。”

有了“良法”還需“善治”。“作為一名來自基層法院的代表,我深深體會到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深感覺到全社會法治信仰的樹立任重道遠。”陳燕萍說,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十八大以來,我們按照黨中央提出的‘誰執法誰普法’原則,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巡回審判、公眾開放日等活動,並引入電視直播、網絡直播等形式,讓更多的人能夠直接觀看庭審、執行的全過程,通過潛移默化等方式,在老百姓心中播種下信仰法治的種子。”

“善治”離不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以前我國法律文書很少公開,現在建立了中國法律文書網,凡是符合法律規定能上網的文書全部上網,老百姓遇案時不用先去找律師,從網上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類似案例,對自己的案件做出初步判斷,這體現出司法透明,也是一種普法宣傳,並通過公開倒逼公正。”陳燕萍說,過去老百姓還常常反映立案難,2015年5月開始,他們實行有案必立,95%的案件當場立案,借助微信、微博、APP,開通了預約立案、網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區域立案,15分鐘就可以立一個案。(記者 楊 麗 王夢然 汪曉霞)

(責編:唐心怡、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