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貞
2017年10月22日05: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十九大新聞中心於21日舉辦“農業科技創新”集體採訪活動,農業相關領域黨代表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五年創新促進農業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介紹5年以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時指出“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並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關鍵還要靠科技創新,靠科技進步”,在集體採訪現場,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代表說。
據唐華俊介紹,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科技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有三個指標可以說明:2016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超過了5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5%,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穩定在96%。“從我們每天餐桌上的變化,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的變化,就能夠看到農業科技的變化和進步”,唐華俊說。在過去5年中,中國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例如“超級稻”、3D打印馬鈴薯產品等創新成果出現。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例如組建了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相關政策也進行了改革。“現在科學家也可以兼職、也可以持股,這樣的知識產權權益改革,讓科學家也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而促進了創新。”
科研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如何依靠科技創新,在農業領域做到綠色、協調發展也格外受到關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副所長沈玉君代表介紹,從2015年起,中國就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第一批40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名單也已於近日公布。沈玉君說:“農業綠色發展要靠政策的引導,當然也要靠科技支撐。”例如在研究、推廣有機肥使用上,科研人員積極開展工作,研究出了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種養結合技術模式以及一些高效的有機肥產品和技術裝備。“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農業更綠,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我相信十九大之后,農業綠色發展的力度還會繼續加大。”
對於如何更好打通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的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研究所研究員、農業部休閑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魏靈玲代表指出,十九大報告中寫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們一直想做以市場為導向,知道市場需求后再來實驗室進行科學應用的研究。”魏靈玲認為要以項目引領產業,以園區帶動地區。“我相信在十九大以后,越來越多喜歡研究的科研人員能夠走出科研一線,投入到市場中,從市場獲得需求,反過來反哺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夠形成實驗室的轉化和市場需求的良性互動。”
對於在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的問題,唐華俊表示,十九大報告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專門做了部署,“我們將根據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將來重點在基礎和原始創新部分進一步加強,比如大豆育種上。在技術方面也要加強研發,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另外區域性的技術集成方面也需要加強。”
相關專題 |
· 十九大專題報道 |